基于PZT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水灾、风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土木工程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若结构关键部位的早期损伤未能及时发现而继续发展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突发性失效,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灾难。因此,实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准确识别初始微小损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50925828)《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0778077)《基于PZT监测信号的混凝土微小损伤识别及其损伤演化研究》的资助下,基于压电陶瓷PZT的耦合机电阻抗对微小裂纹敏感的特点,运用自制表面粘贴PZT传感器和植入式PZT传感器,针对土木工程的几种常见材料的锈蚀、疲劳微裂纹、保护层脱落等损伤进行损伤检测研究,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验证等手段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探寻了温度因素对基于PZT传感器的损伤检测的影响,并采用合适的温度补偿方法减小了因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分别对PZT-钢梁体系和PZT-水泥基体系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测量导纳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两种体系受温度影响的信号变化规律。针对它们受温度影响显现出的不同的信号变化规律,选用了两种温度补偿方法进行温度补偿,显著抑制了测量导纳信号因温度变化导致的曲线偏移,能有效避免对结构健康状态的误判,达到了温度补偿的目的。2.探索了PZT传感器对于钢梁锈蚀损伤的敏感性和监测锈蚀发展的适用性。采用人工模拟海洋环境加速局部锈蚀的方法,运用3个自制表面粘贴PZT传感器对钢梁的局部锈蚀状态进行为期五个半月的锈蚀发展过程监测试验。分析测量导纳信号,发现导纳曲线随锈蚀天数的增加规律性左移。通过定义谐振频率偏移率指标SRMSD,分析了PZT传感器的SRMSD与锈蚀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粘贴PZT传感器对钢梁锈蚀损伤敏感,能够识别和监测锈蚀发展过程,可以用于钢构件的锈蚀监测。3.对比研究了表面粘贴PZT传感器与植入式PZT传感器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检测效果。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植入单个PZT传感器的混凝土梁在无损和发生不同程度损伤的各种工况下的损伤识别过程进行模拟;用分布式多个植入式PZT传感器对混凝土梁中的裂纹定位过程进行模拟;运用损伤指标对表面粘贴PZT传感器与植入式PZT传感器的损伤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其次,制作了防水防外力破坏的植入式PZT传感器,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最后,运用自制植入式PZT传感器与表面粘贴PZT传感器,展开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低频冲击下产生疲劳损伤与保护层不同程度脱落的损伤检测试验,验证和比较了两种PZT传感器的损伤检测效果,进一步分析了损伤指标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和损伤指标与损伤到传感器的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粘贴和植入式PZT传感器均能有效识别不同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和保护层脱落损伤,均对近场损伤敏感,对远场损伤不敏感。但是,对同等程度损伤,表面粘贴PZT传感器比植入式PZT传感器敏感,但植入式PZT传感器比表面粘贴PZT传感器的性能更为稳定。
其他文献
本文探索了使用在线熔体强度仪测定PET熔体强度的可行性,通过改进挤出配方和工艺条件,利用PET瓶片初步制备出了较高熔体强度的PET料。分别使用PE料、PP料、PET颗粒料、PET饮
煤炭作为最早被工业化开采的化石能源,在推动其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煤炭企业正处于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势头良好的态
固体超强酸催化有机合成反应是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固体超强酸,有利于提高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芳烃硝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工
视觉词形加工是阅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获得性阅读障碍的早期阅读"神经病学模型"对视觉词形加工的神经通路进行了描述。近年来,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左梭状回中部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并在高校迅速发展,定向运动走进高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的主要
<正>评价是角色游戏指导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材料使用、交往合作等,与幼儿共同回顾游戏情境、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一、品味游戏的偶发事
短纤维增强塑料注射成型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流体流动和定型过程,流动诱导的纤维取向状态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和最终制件的尺寸精度。熔体填充时其结构尺寸跨越了微观、细观和宏观
介绍了一套在高电压、强磁场干扰环境下能够稳定可靠工作的电源监控系统。讨论了基于单片机的监控系统的硬件构成,滤波隔离屏蔽等抗干扰措施保证了其运行的可靠性。整个系统
郫县波罗村遗址所发现的汉代农业耕作相关遗迹,实际上是汉代农业水利设施--水渠,是战国秦汉时期都江堰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这类农业水利设施与《史记&#183;河渠书》所记载的
硅烷偶联剂对金属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处理方法。跟工业上成熟应用的磷化工艺相比,该方法具有无污染、成本较低、适用面较广、与有机涂层粘结性较强等优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