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作为原始社会的综合性的意识形态,是各民族文化寻根的必由之路。而在各种思维形式中,神话思维与审美思维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原始一一神话思维直接孕育了审美意识发生。《山海经》作为一部“神话政治地理书”(叶舒宪语),其中记录的当时社会的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对那个时代审美意识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首先从《山海经》文本出发,对全书的神灵形象进行梳理,从神灵级别的高低、职能的不同、形貌的差异、数量的多寡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将《山海经》中众神分析归类为帝、天神、山神和神兽四类。每一类下又选择出最具有美学特点的几类神祗进行分析,如珥蛇之神、尸神等。人兽杂糅的审美构成模式最为突出,鸟、兽、鱼、蛇与人的变换组合无处不在,人还无法将自我意识从万物浑同的世界抽离出来之前,还不受自然科学逻辑思维的严格规定性的束缚。人兽杂糅也反映出先民恶劣的生存现实和终极理想。在此基础上,结合审美人类学、生命美学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山海经》在美学上的几点重要特征,即恐怖狰狞之美、死而不屈的悲剧之美以及天人合一和战胜自然、生死循环的生命美学意识,阐述荒远的《山海经》时代可以带给今天的人们以怎样的美的陶醉。原始审美观念中美的标准是原始荒蛮的力量感、是直接、粗放的生命力。先民已体会到生命的深邃与悲怆、抗争与循环,并体现在整个原始思维系统中去。最后联系《山海经》时代先民所处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状况,以及思维模式、心理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因素,尝试从《山海经》的神话世界里探寻先民审美意识的发生、对于美的概念的进化和完善以及原始思维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