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湖泊具供水、调蓄、养殖以及灌溉等多种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长江中下游湖泊的鱼类资源低龄化和小型化现象十分明显,鱼类群落结构的组成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引起鱼类资源的衰退,江湖阻隔又使半洄游性鱼类逐渐消失,许多湖泊的鱼类资源在逐渐下降,鱼类多样性在不断降低。因此,通过对洞庭湖鱼类群落等方面的研究,丰富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生态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从鱼类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估计未来鱼类资源前景,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及管理对策。有鉴于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鱼类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3月到12月在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四个区域进行逐月调查采集,对洞庭湖渔业资源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对主要经济鱼种的生物学,渔获率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以期为综合治理洞庭湖及其连通的流域,为打造“健康”湖泊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对策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本次调查共鉴定鱼类85种,分别隶属于9目17科48属。全湖及四个不同湖区均以鲤形目鱼类占优,占总数的64.29%—70.00%。其中鉴定鲤科鱼类共计50种,占总数的58.8%。与历史上的几次调查相比,种类较少。但跟2008年茹辉军、刘学勤调查相比,种类有所增加。2.洞庭湖渔业资源衰退。与1963年相比,本次调查洞庭湖鱼类生态类型有较大的变化,洞庭湖优势种鱼类按优势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鲤、鲫、鲶、黄颡鱼等,以湖泊定居型鱼类为主,洄游性鱼类减少,本次调查未发现河海洄游性鱼类,江湖洄游性鱼类种类数也较以前减少,洄游性鱼类总计减少38.8%。洞庭湖四个不同湖区优势种组成也不尽相同,各湖区优势种鱼类在不同季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对洞庭湖鱼类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鱼类多样性较高。3月份和7月份的多样性指数比较高,11月份的指数则相对较低,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捕捞和季节变化的缘故。洞庭湖各区域多样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各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从空间范围上来看,洞庭湖不同湖区之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东洞庭湖多样性指数最高,城陵矶和南洞庭湖次之,西洞庭湖最低。4.对主要经济鱼类进行了生物学测定,从鲤、鲫、鲶、黄颡鱼的体长、体重分布可以看出,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种以小个体居多。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均表明,洞庭湖中鲤、鲫、鲶、黄颡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类型。5.为了更好的利用洞庭湖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洞庭湖湖区水生生态环境,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法律观念,改善洞庭湖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进一步完善渔政管理体制,以达到洞庭湖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