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微血管癌栓的组织学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对肝细胞癌的微血管癌栓进行组织学分级,评估微血管癌栓的组织学分级对肝切除术后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行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一共有295名患者最终被纳入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地分析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病理切片评估明确有微血管癌栓的患者,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将微血管癌栓分级:被侵犯的微血管数(≤5或>5),微血管癌栓的最大细胞数(≤50或>50),癌栓距离肿瘤边缘的最远距离(≤1cm 或>1cm)。结果:根据这几个微血管癌栓的危险因素,我们将全部295名患者分为三组:non-MVI 组(180),low-MVI 组(60),high-MVI 组(55),high-MVI 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都显著低于那些low-MVI组和non-MVI组的患者(P<0.001,P=0.001;P<0.001,P=0.003),多因素分析示:high-MVI(P<0.001),肝切除的方式(P=0.012),肿瘤直径大小(P=0.013)都是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igh-MVI(P<0.001),肝切除的方式(P=0.002)和肿瘤直径大小(P=0.005)都是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亚分组分析中我们发现,不论肿瘤大小如何,low-MVI和non-MVI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都要好于high-MVI组。在high-MVI组中,行解剖性肝切除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都要好于未行解剖性肝切除的患者(P=0.012,P=0.002)结论:基于受侵犯的血管数,癌栓最大细胞数以及癌栓距肿瘤最远距离这三个组织学特征的微血管癌栓风险分级可以有效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肝内胆管癌微血管癌栓的组织学分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与肝细胞癌微血管癌栓的比较目的:微血管癌栓也是影响肝内胆管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至今尚没有任何关于肝内胆管癌微血管癌栓组织学研究的文献报导。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肝内胆管癌微血管癌栓的组织学特征,基于此来分析微血管癌栓对于肝内胆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并与肝细胞癌微血管癌栓的相关组织学特征以及风险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108例患者中共有43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微血管癌栓,我们从3个方面来评估微血管癌栓的组织学特征:被侵犯的血管数,癌栓距肿瘤最远距离,癌栓中最大细胞数。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患者进行风险分级,他们分别被分入non-MVI组,low-MVI组和high-MVI 组。结果:在总共108例患者中,65(60.2%)例没有发现微血管癌栓,他们被分入non-MVI组,而30(27.8%)例患者被分入low-MVI组,13(12%)例患者被分入high-MVI组,所有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15个月。High-MVI组的总生存率要比Low-MVI组和Non-MVI组更差(P=0.035,P<0.001),而且Low-MVI组的总生存率也比Non-MVI组更差(P=0.013),而这三组的无瘤生存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总生存期方面,手术切缘(P=0.009),TNM分期(P=0.001),Low-MVI(P=0.036)和 High-MVI(P<0.001)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瘤生存期方面,TNM分期(P=0.001),肝硬化(P=0.030)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肝细胞癌微血管癌栓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两种原发性肝癌的微血管癌栓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这两种原发性肝癌在癌栓数量,癌栓最大肿瘤细胞数以及癌栓最远距离这几个组织学特征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但肝细胞癌微血管癌栓的风险分级可以预测复发和总生存率,而肝内胆管癌微血管癌栓的风险分级只对总生存率有预测价值。结论:通过对微血管癌栓进行组织学评估可以预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的远期总生存率,但对无瘤生存率没有预测价值。同时两种原发性肝癌的微血管癌栓的发生率和组织学特征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