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亟需提升全体人民的收入水平,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这内涵了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要求。劳动收入份额是指总产出中分配给劳动者群体的比例。按照初次收入分配的主体划分,总产出被分配给政府、企业和劳动力,其中,政府分配的比例一般保持稳定,劳动收入份额和资本收入份额反向变动。资本收入份额被资本家或企业家群体占有,其人数较少,如果资本收入份额上升,则资本家的人均收入增长快,而占人口大部分的劳动力群体的人均收入下降,这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甚至收入分配极化。保持或适度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引擎。它不仅转变了经济运行方式,更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力量。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对于我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产业内效应、产业间效应、异质性劳动力的逻辑顺序,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内在机理。以往研究侧重资本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缺乏进一步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其替代效应与补偿效应的相对大小,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提高了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比例,降低工业劳动收入份额;人工智能催生了工业和其他产业的新岗位,对劳动力产生补偿性新需求。人工智能会影响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但是各行业中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不同,在资本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弹性较大的行业,人工智能提高资本边际产出、提高资本与产出比,降低本行业劳动收入份额;而在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小的行业,这种效应不显著,人工智能在各产业的分配效应存在差异。此外,人工智能还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而影响总劳动收入份额。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劳动力的异质性,技术进步的渐进性决定了人工智能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相似性,具有提高技能劳动报酬、降低非技能劳动报酬的作用。为了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具体路径,论文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解:一是就业、平均工资与产出变动作为中介变量;二是平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三是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和产业结构;四是异质性劳动力收入份额作为中介变量。基于此,分析了人工智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路径。论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工业内各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贡献度。以中国2006-2019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行业内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就业具有强替代作用,对平均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对产出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最终降低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人工智能还提高了工业中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提高了技能劳动报酬、降低了非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显著,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这为研究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水平不同的各类劳动力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文章还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和总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人工智能的总分配效应受到产业结构变动的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检验了人工智能对技能-非技能劳动力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供给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人工智能降低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但是对技能劳动收入份额有提升作用,对技能劳动力就业、工资水平、所有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并扩大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发展人工智能有利于高人力资本型劳动力,但人工智能引起的平均工资水平上升现象掩盖了收入分配格局短期恶化的事实。(2)人工智能会降低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但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种产业间效应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当产业间效应强于产业内效应时,人工智能会显著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3)人工智能对异质性劳动力的影响不同,人工智能会替代低人力资本水平的非技能劳动力,增加对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技能与非技能工资差距,增加技能劳动力供给可缓解群体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论文主要创新之处:(1)理论层面,系统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提出人工智能具有技能偏向性假说。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主要源于对非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本质上源于现阶段人工智能对非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替代作用。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动,人工智能不仅影响产业内劳动收入份额,还影响其他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所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动也会调节人工智能对总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2)研究内容方面,从产业内、产业间、异质性劳动力的视角进行了全面实证研究。运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贡献度。运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工智能对总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如何受到产业结构的调节作用。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技能、非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溢价的作用。(3)研究观点方面:人工智能降低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主要原因是当前人工智能对就业具有强替代作用,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产出拉动作用明显,综合作用下,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当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度高时,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受到产业结构的反向调节,产业结构服务化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人工智能对高人力资本型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其与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上升,发达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本供给量可以缓解技能溢价的上升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