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留守妇女日益成为农村日常生活的主要角色,不同于城市交往空间的碎片化,在农村,邻里交往仍是妇女生活的重点内容之一。邻里在农村是个含义丰富的概念,留守妇女的邻里既有基于血缘姻缘关系的亲属,又有单纯基于地缘的左邻右舍,还有一起长大的发小,同学,甚至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交往而建立联系的乡里乡亲等等。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状况不仅催生她们生活方式与心态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还会反作用于整个农村社会。可以说,她们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农村社会发展所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 研究选取辽宁省朝阳县 J村为调查地点,采用参与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村留守妇女的邻里交往情况进行阐述分析。通过邻里交往的具体事例揭示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变迁对邻里关系网络构建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文章在微观视角上,分析了留守妇女邻里互动体现在物质生产,精神健康,群体交往,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变迁。在宏观视角上,分析了组织,制度等因素的介入,是如何影响邻里交往范围的缩放和交际重心的偏移,同时反应出参与互动的群体规模日趋离散抑或整合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留守妇女挑选交往对象的倾向因阶段不同而不同,较过去一段时间相比,留守妇女日常交往互动呈现出了更加具有组织性,且更加积极参与的态势,同时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也会配合社会环境的变迁而重构自身行动的新逻辑。 综上,深入探讨留守妇女邻里交往模式变迁,关系着如何帮助改善其生活质量乃至维持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转。因此关怀留守妇女身心健康,促进乡村社会稳步发展,虽任重而道远,其义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