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时空的思考是每一个文明人心智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生存的个体,在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的发展进程中,也必然伴随着对自身生存境遇问题的追问与反思。时间与空间共同构成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在19世纪之前的传统哲学中,时间与空间是和谐统一的,但随着人类进入到19世纪,时间的范畴渐渐超越空间而取得优越地位,而后者则在人们的狂飙突进之中淡出了理论的视野。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纷繁迭兴,一种新的“空间转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界之中。随着福柯、列斐弗尔等思想家对“空间时代”异军突起的前瞻性、预见性的阐释,当代西方学术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空间”的皈依,对漠视空间的传统是一次极大的反拨和挑战。学界称之为“空间的转向”。这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学者们开始刮目相待人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空间性”。在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纪元开启过程中,米歇尔·福柯(1926-1984)是一位前瞻性地道出人类生存的关注点正由时间转向空间的思想家。对空间的反思和批判最终导致建筑、城市设计、地理学以及文化研究诸学科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益成交叉渗透的趋势,并且影响到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新解读。因此,本文以福柯的空间批评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简要回顾福柯之前人们的空间观念,这里大致分为两条主要路径,一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空间观念,包括柏拉图的“绝对空间”,将空间看作均匀的、同质的容器,亚里士多德的“相对空间”,指出了空间的运动性,康德的“先验直观”空间观念,将空间看作认识主体对杂乱无章的对象材料进行加工整合的先天直观形式。第二条路径为心理学的空间观念,主要有贝柯莱的“视觉空间”,探讨视触觉对空间深度的感知,柏格森的二元论时空观贬低空间在人们意识中的地位而高扬时间的作用和意义,梅洛-庞蒂的“身体-空间”理论探讨身体处境的空间意义。除此二种路径以外,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场所论空间观念也在20世纪中期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世界中存在”以及对诸存在物位置的确定体现了他关于此在空间性的阐释,另一方面,其后期的“诗意栖居”和“四方游戏”等理论则重点探讨了人在空间场所中的生存问题,对传统的空间工具论是一次重要的反拨。第二章重点探讨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福柯首先针对19世纪时间较与空间的优越性开始发难,在梳理出20世纪之前的空间历史后开始对当下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较之于理想世界的“乌托邦”(utopie)相对性的一个概念——“异托邦”(heterotopies),与前者的虚幻性多有不同,后者是实际存在的,虽然对它的理解需要借助人们的想象力,但它作为一个“异质”的空间存在,就体现在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之中,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同时映照出真实的与虚幻的两个世界,使各种不相容的异质因素得以同时性、并置性地呈现!“异托邦”的思想作为福柯理解空间形态的核心概念,一以贯之地体现于福柯的空间批评思想之中。福柯对这种异托邦的分析方法和解释模式是相当明晰且又极具个性的,福柯将此称为“异质拓扑学”(heterotopology),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这种具有真实和神话双重属性的“异托邦”的几个重要特征,其中涵盖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跨学科因素。第三章探讨基于福柯空间理论而产生的对文学、艺术、建筑和城市规划等所产生的评价与批评。文学、绘画、建筑、城市设计等学科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交融趋势,体现出无限的开放性与异质性。在文学中,传统叙事理论开始显现出“空间转向”,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Mike Crang)在其《文化地理学》中专门以“文学地理景观”为题详细论述了现实的地理景观以及虚构的文学景观之间的关联,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异质共在使文学文本中的景观世界具有了全新的意义,文学和地理在空间的观照下变得彼此交通,不分你我。而对于当代艺术,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艺术,较之以往古典的、现代的形态都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无论是艺术观念上还是创作实践上,甚至是极具颠覆性的,传统的透视空间被打破,空间的深度模式被无限消解,平面、无言、断裂、混乱的波普艺术开始被人所关注和创造。福柯的空间理论仍然影响到了当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异质空间”的矛盾性和制约性使空间内部成为一个多元的、可分割的空间试验场,建筑规划中的空间思维与福柯的“权力”理论结合在一起实施于人的身体与生存,福柯的“圆形监狱”作为当代生活中的“空间隐喻”,构建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隐秘地覆盖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些颇具“权力呈现”意味的“全景畅视型”设计更多地出现,使“人在社会中”这一主题被时时确证,在城市规划上,更多的广场和公园开始打破过去的单一风格,形形色色的活动、节日形成了纷繁多彩的“异托邦”空间。第四章主要总结福柯空间批评的意义。福柯的空间批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本体论上,福柯打破了传统对“空间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盲目解答,并重新思考关于空间问题的提问方式;在认识论上,福柯颠覆了传统对空间形而上学的把握,而将空间看作运动的、生产的、并置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且彼此间不可规约的异质场所;在方法论上,福柯超越了传统空间理论中一元的、单向度的阐释模式,而期望以方法论的关系主义去检视空间、权力与知识的互动关系。福柯对异质空间的思考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异质拓扑学”,后成为后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结语部分简要探讨了空间与人之生存的关系,揭示“个人空间”的意义及其与“公共空间”的对立统一。在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存在主义之后对人的生存境遇问题进行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