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更要有深厚的精神文化作引领。继承和弘扬先贤的伟大精神遗产,是保持中国航船始终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历史基础,也是新时期创造新思想、新观念、新风气的重要文化资源。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格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国学热潮兴起后的必读精品,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开设语文选修课的必选课程之一。将选修课《论语》的教学内容确定为研究主题,是深切品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观,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时代要求,是理性看待国学经典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现实需要。对《<论语>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研究,首先考察在这一领域中做过的实验,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得出有益的启示。其次确定《<论语>选修课》的教学定位,从宏观层面界定教学内容应当达成的目标和取向。再次,合理审慎地提出筛选内容的准则和依据。然后,选定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理想文本,并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选定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最后,联系课堂实际,概括出使用这些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方法。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语>选修课》的教学定位。教学定位是界定教学内容的关键一步,将选修课定位于哪种层面、何种层次,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品质和内涵。本章从文化、文学和语言三个层面来定位选修课应达成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和典雅凝炼的简洁语言。第二章:《<论语>选修课》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本章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内容选择的依据:一是教育教学,一是文本特点。确定这两大依据,主要是考虑到选修课教学应符合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针对《论语》本身有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其中教育教学的依据分为四点,分别是:符合学生心灵成长,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考量具体学习情境,立足教师专业素养。针对文本的特殊性归纳了三点,分别是:有限课时的约束性,同一思想的包容性和陈旧礼节的排除性。第三章:《<论语>选修课》教学内容:文本分析。本章是论文的主体。根据文本内容筛选的原则,将《<论语>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篇,分别是:社会篇、人物篇、思想篇和争鸣篇。其中社会篇没有选出相应的章节,这是因为《论语》没有专门介绍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零星散落的句子不足以整体呈现时代发展的变化。人物篇分三节,依次是:性情孔子、个性弟子和避世隐士。其中着力描绘孔子个性的选65则,生动刻画颜回、子路、子贡三弟子特点的选20则,简约描摹隐士群像的选5则。思想篇为三节,分别是:礼的功用及维护、仁的内涵及意义、礼与仁的冲突。一共选54则。争鸣篇为三节,这就是:陈腐思想的批驳、正义是非的辨析、多元心态的争鸣。一共选4则。依照这些选定的内容,逐一进行了逻辑梳理和系统归纳,能较为完整、清晰地理清文本之间的联系和思路。第四章:《<论语>选修课》教学内容:实践分析。本章紧承上一章,着重探讨教学内容如何作用于具体情境。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有相应的使用规则和实践案例。使用规则需要注意两条,一是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具体案例的设计中,特别突出上述两点,一是围绕教师坚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分析概括了孔子的平凡形象;二是围绕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意识,研究讨论了《侍坐章》的诸多困惑。《论语》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纯正的民族气质,传承了连绵千年、永不湮灭的文化精髓,所以对《论语》教学内容的研究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走在路上。而针对中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则应当接续课程改革的新航向,吸纳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新理念和新方法,采用切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既能潜移默化输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意识,用时代眼观正确对待不合时宜的陈腐思想,合理继承与时俱进的永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