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石墨烯以及点击反应固定蛋白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利用酶、抗体、微生物等作为敏感元件探测器,将探测器上所产生的物理量、化学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它起源于1962年Clark等人报道的酶电极,该酶电极用葡萄糖氧化酶与氧电极组合来检测葡萄糖。至今逐渐发展为集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学等诸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所需仪器简易等优点,是当前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独特和生物兼容性好等特点,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能够有效地增强传感器的电流响应、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论文充分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优点,通过对传感界面生物分子的固定和生物识别信号转换的研究,致力于研制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同时,将制得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别用于食品中苏丹红、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在石墨烯上原位生长四氧化三铁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磁性石墨烯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表征。将该磁性石墨烯材料溶于Nafion中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用于苏丹红分子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苏丹红分子的测定线性范围为5~100μM,检出下限为0.0033μM(S/N=3),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构建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将可用于食品中苏丹红分子的检测。(2)构建了基于点击反应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来检测NSE抗原。采用循环伏安方法在金电极上电嫁接带有乙炔基官能团的分子,并与制备的带有叠氮基的NSE抗体Ab1在一价铜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点击反应固定于电极表面。另外,将Ab2修饰于Ag-ATP纳米粒子制备成电化学活性探针。该构建的免疫传感器采用双抗夹心法进行NSE抗原电化学检测,其线性范围为5×10-9 g m L-1~1.0×10-7 g m L-1,检出下限为8×10-11 g m L-1。并且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选择性和稳定性。该传感器将有望应用于血清中NSE的检测分析。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据《中国白酒网》报道,2018年7月10日晚间,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酒类企业茅台(排名130)、五粮液(排名247)、华润啤酒(排名252)、青岛啤酒(排名279
期刊
从定海石到金箍棒、"玉帝甚不用贤"、英雄只此敢争先、"皇帝轮流做"等故事情节的解读,阐释了吴承恩《西游记》的审美意蕴。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型从诗话、杂剧到百回本小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本科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为规范西藏地区本科护理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藏地区3所医学院校对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参照《本科医学教育
半导体纳米催化剂具备独特的光电转化性质,在污水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氧化亚铜(Cu2O)是半导体催化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但
标准操作规程即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属于行政规则。通过SOP制度控制警察裁量权具有以下优点:能使人权保障有效落实、保持警察执法的灵活性、有效提高警察裁量
为探寻反应力量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本文以20名男子跳远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下落高度的单腿跳深的测力台实验。将采集、处理后的数据与跳远成绩进行的相关分析,
<正>为发挥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学员的引领作用,自2017年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始举办"领军西部行"公益活动。2018年5月14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委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技术以其高效、高速和高灵敏度等特征,成为一种优异的分离分析方法,其与各种检测器的联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生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 β 淀粉样蛋白 (Aβ)后对大鼠脑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1μLAB1-40 (10 μg/ 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
在信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从产生到消退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结合"刺死辱母者案"事件来探讨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