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和过量施肥不仅严重浪费水肥资源,降低水肥利用效率,也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探讨豫中补灌区水氮处理对小麦水肥利用效率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在2019~2020年分别以拔节期灌水(150 mm)和不灌水(雨养)、常规施氮(N15,225 kg·hm-2)和增量施氮(N22,330 kg·hm-2)为处理,以周麦27、洛麦28和洛旱6号三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水肥试验;在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和过量施肥不仅严重浪费水肥资源,降低水肥利用效率,也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探讨豫中补灌区水氮处理对小麦水肥利用效率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在2019~2020年分别以拔节期灌水(150 mm)和不灌水(雨养)、常规施氮(N15,225 kg·hm-2)和增量施氮(N22,330 kg·hm-2)为处理,以周麦27、洛麦28和洛旱6号三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水肥试验;在2020~2021年以周麦27和洛麦28两个品种为材料,以370 mm(充足灌水)和270 mm(节水灌溉)为灌水处理进行大田根室模拟试验。通过分析水肥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水肥利用、土壤养分及小麦根系形态分布的影响,旨在为根据区域特点提高小麦水肥等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生产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施氮量下,雨养处理相较于灌水处理,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雨养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N15和N22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22.23~25.55 kg·mm-1·hm-2和15.29~17.78 kg·mm-1·hm-2。(2)同一水分条件下,施氮量330 kg·hm-2比225 kg·hm-2增加了小麦地上部干物质、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但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330 kg·hm-2时,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磷钾肥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3)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全钾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40~100 cm土层中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趋于稳定,而土壤全钾在80~100 cm土层中含量也较高。硝态氮在拔节期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随土壤水分移动,在成熟期6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升高。铵态氮在拔节期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且基本不随水分移动,成熟期各土层铵态氮含量相差不大。有效磷在拔节期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随水分移动,在成熟期20~4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升高,40~100 cm土层中有效磷趋于稳定。速效钾含量随土层加深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0~20 cm和80~100 cm土层中含量均较高。雨养常规施氮处理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流失;雨养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了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4)根室中土壤硝态氮随土层加深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要分布在40~6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随土层加深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随土层加深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拔节期~花后16天高峰在20~40 cm土层,成熟期高峰在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成熟期主要分布在60~100 cm土层。充足灌水处理相较于节水处理,加剧了土壤中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淋溶。(5)充足灌水有利于增加0~40 cm土层中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节水处理有利于增加40~100 cm土层中的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综上所述,在豫中补灌区,雨养和施氮量225 kg·hm-2的水氮组合能够促进根系深层发育和土壤养分吸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小麦稳产,为小麦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十八大之后,为了落实税务建设工作,让政府部门的税务职能充分展现出来,国家税务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优化领导干部考评机制”的重要政策指示,全面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以上级带领下级的“头雁效应”做到层层落实,逐层传导,是我国税制工作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尝试。税务系统通过坚定不移地推、坚定不移地改、坚定不移地用,增强税务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给落实领导干部的责任提供
翻译是异质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科学传播的生命线,在我国两次西学东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次西学东渐期间的科学翻译活动,是我国近代西学引入的又一次高峰。从翻译要素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翻译主体包括西方传教士、中国奉教人士、中国学者;翻译形式上,主要以口译笔述、独译两种形式开展;重要的翻译组织系统有教会组织、官办机构、民办机构等多种;翻译的成果形式主要有译著和期刊、杂志、文章等形式,其中以译著为主要
土默特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历史上形成了亦农亦牧的混合经济形态。明清时期蒙、汉、满、回等民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土默特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由此土默特地区产生并留存了多语种地名。这些地名蕴含着各民族历史文化印记,共同谱写出土默特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脉络。明清时期随着各民族在土默特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土默特地区原有地名不断被
扎鲁特部是蒙古古代部落,为清代漠南蒙古四十九旗之一,清廷划定了扎鲁特旗的游牧地界,归属于清代昭乌达盟。至今为止,对于清朝时期扎鲁特旗的研究更多的是在于扎鲁特旗的相关历史、文化、社会经济、风俗习惯极其变迁等等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清代盟旗制度的研究成果也颇多。清代先后形成不少蒙旗游牧图,对于研究清代蒙古史和有关制度、蒙古地区历史地理、制作地图以及游牧地的变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空间。近几年,清代蒙
蒙古语复合名词语义网络是以蒙古语近义复合名词集为概念表征,连接概念之间多种语义关系和区别特征而建立的一种词汇语义知识库。目前,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基于语法信息的词法分析、浅层句法分析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使计算机具有更深层次的蒙古文信息处理能力,建立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语义知识库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本文在系统分析英语、汉语词汇语义网络研究以及蒙古语词典学研究的前提下,从蒙古语复合词词库中选择五千
蒙古族刺绣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作为蒙古族刺绣中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其本身也同样具备独特的研究意义和传承发展的价值。探究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在现代社会、现代审美语境下的传承发展模式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纹样、色彩、技法的创新设计方法,并将其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不仅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着蒙古族传统文化。传说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古迹、自然风物及民俗习惯等进行记述的口头叙事作品,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作及传播的,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类记忆的折射,也是特定民族文化的现实存在。蒙古民俗传说是蒙古族传说中非常有趣和有研究价值的一部分,它是在人民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逐渐实现品牌化。城市品牌形象蕴含着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精神、城市行为、城市物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如今,城市品牌形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视觉呈现的表面,而更多的开始关注品牌形象背后大众需求与情感的深层研究。城市品牌形象情感化符号不仅能够让城市品牌形象快速地与接受者产生共鸣,还能让其输出的形象更具有穿透力,从而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情感化符号使用数据驱动的
民国时期(1912-1949)的“大学物理”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科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择《特夫物理学》、萨本栋著《普通物理学》、戴运轨著《普通物理学》和严济慈著《普通物理学》等四套大学物理经典教科书,并对其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大学物理教科书内容对当时中国物理学发展乃至现代大学物理学教育的深远意义。美国特夫(Duff)主编、1908年出版
内蒙古地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及地理位置使得其文化独具特色,墓葬建造技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考古学偏重墓葬遗物的研究和古建筑学偏重对地面建筑的研究,导致墓葬建造技术研究十分欠缺,进而存在建筑结构细节描述不全面、术语不规范、不同类型墓葬关注度严重失衡等问题,在墓葬类型与结构复杂的中原地区尚且如此,更遑论对相对简单的北部边疆地区墓葬的关注了。而北方民族由于其牧业模式,本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