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海量性带来的文化冲突、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带来的网络环境下的道德缺失、语境的碎片化与虚拟化带来的快餐文化等现状,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学生关注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完全满足大学生的接受需求。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特征,提出基于大学生接受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构成要素等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的5个省市的12所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进行抽样调查,并使用SPSS进行概率分析和差异分析,深入了解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提出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教育对策。本研究认为接受是认知学习的过程,接受是指主体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将选择和摄取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外化为行为的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接受者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和摄取不同传播者在各类网络媒体发布的思想教育信息,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容整合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外化为积极的品德行为的活动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要素包括传播者、网络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接受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要素,分别具有整合导向功能、交流反馈功能、核心教育功能、价值判断功能、驱动调节功能。接受机制的运行过程主要指各接受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过程。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特征如下:(1)创业成功人士、社会道德模范、政治人物、父母或亲人对大学生“五观”的积极影响较大,而娱乐明星则对大学生“五观”的消极影响较大。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传播者的特质是性格、知识背景和成长背景。(2)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信息排名前五位的是娱乐休闲类、社会民生类、文学作品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学习创作类;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类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大学生最喜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是案例分析和点评性内容;最喜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文字加图片;最容易接受的文字容量是200字-1000字;最容易接受的视频时间是5-10分钟。(3)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主要是QQ、微博、微信、主题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主要从接受者与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影响接受效果的传播者因素主要包括传播者的威信、传播者的立场、传播者的吸引力等;教育内容因素包括信息的差异性、情绪的诱发性、信息的倾向性、信息的呈现方式等;网络媒体因素包括传播方式和可信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接受各要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