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脊髓损伤作为一项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损伤后再生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实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⑴挫伤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 ⑵将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刺激和记录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传导功能的评价;⑶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⑷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传导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⑴根据Allen’s 改良法,以100gcf 撞击暴露的T10节段脊髓,建立挫伤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30 天内连续以CBS 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脊髓内部结构组织学改变;⑵40 只SD 大鼠Allen’s 损伤后,在不同时相点(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 个月、损伤后3 个月和损伤后5 个月)进行SEP 检测;⑶取新生大鼠脊髓,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并连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及其体外诱导分化成熟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分别为Nestin、MAP2 和GFAP;神经干细胞培养8 周后用BrdU 标记备移植用;⑷雌性SD 大鼠96 只,随机分成脊髓损伤组(A 组)、脊髓损伤灭活干细胞移植组(B 组)、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组(C 组),每组各32 只,脊髓损伤后即刻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BrdU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损伤原位移植;⑷移植后1w、4w、8w、12w,每组每时间点取8 只大鼠,以CBS 评价移植前后行为学改变、SEP 检测脊髓电冲动传导功能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CB-HRP 逆行示踪法显示轴浆运输的代谢功能情况。结果: ⑴从新生大鼠脊髓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表达Nestin蛋白,并能在体外分化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⑵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C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⑶应用改良的SEP 刺激及记录技术,对照组可见稳定的标准SEP 波形,损伤后即刻SEP 波形消失,直至损伤后5 个月SEP 波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