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叙事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子叙事具有与历史叙事迥然不同的特点,秦统一之际到汉初这一时期的诸子叙事与此前诸子叙事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选取了此时期三部重要作品——《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一以贯之的叙事逻辑——通过“万殊”来把握“一本”(道),清理出一条走向综合、走向宏大的线索,并简要地探讨了其对中国叙事传统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分析文化发展与诸子叙事的关系。共同的文化心态使诸子叙事带上某些共通的特质。诸子叙事的整体特征有二:一、“天人合一”的理性精神笼罩下的经世态度;二、整体思维影响下的“以形见理”的思维特质。到秦汉之际,诸子叙事又呈现出由分散到合流的思想融合的趋势。第二章分析秦统一以前一次较大规模的文化集大成的努力——《韩非子》。《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来综合各家,“道”和“理”随物而化、因时而变的深层逻辑,使《韩非子》注重变通,形成了“论事之事,因为之备”的实用叙事观,进而影响到其叙事的面貌。第三章分析秦统一以前最大规模的思想综合——《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本着“集萃”的精神集中诸子的长处,共同服务于治国大业。其“天道—世道—人道”相沟通的叙事逻辑,使其叙事空前地具有了一种体系性。第四章分析文化定于一尊以前程度最深的文化整合——《淮南子》。《淮南子》自觉站在更高的“务为治”立场上对诸子进行整合,各家思想在相互渗透和碰撞中融合在一起。其贯穿自然、社会与人的叙事逻辑,使其体系更精密,这是文化整合的成功。第五章分析这三部书所体现出的走向综合、走向宏大的趋势,并简要探讨了其叙事影响。具体有三:一、诸子叙事体系的影响;二、诸子叙事方式的影响;三、诸子叙事逻辑的影响。
其他文献
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保护是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生态化的保护策略。文中首先对典型的三种民居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民居建筑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园林绿化水平也应有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项设计艺术与施工艺术综合为一体的工程,其在城市建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美学思想的展开是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古典抒情诗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情、景、意、势等概念在其诗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王夫之诗学是
知青历史已经远去,但知青话题并不因历史的远去而淡出公众视野。知青文学在八十年代膨胀至巅峰后迅速溃退,九十年代中后期又逐步复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以其戏谑、私人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功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观点在理论上都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成分,即
社交网络(SNS)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发展起来,通过人的聚合和图像的分享,构建仿真的"拟态环境",弥合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的鸿沟,突破了网络的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大众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影响力,不仅瓦解了精英文化的超越冲动,同时也使作为官方文化主体的革命话语的言说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新闻侵权诉讼正呈现出日渐增多的上升趋势。一时间,形
王褒是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作家。他的文学史意义在于融合了南北文风。但是,至今对他的研究仍很欠缺,一些问题还仅限于泛泛而谈,有些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本文基于对基本材料的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