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马氏文通》起,汉语语法学界就开始了对汉语介词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介词的句法功能、句法特征、语义功能、语用功能及介词语法化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介词研究逐渐趋于细致,但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仍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而实则更棘手的介词问题,对象类介词中常用的两个词“对”和“向”亦是如此。本论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及配价语法等语言理论的基础上,以介词结构“对/向+O+V”为研究核心,总结分析了以往相关介词研究成果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细致地讨论了介词“对”、“向”可替换的条件,最后从学习者及教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编写教材及编撰词典的建议。希望能对以往的介词研究作一点有益的补充并为对外汉语介词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总体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以三个平面理论的为基础,将“对/向+O+V”这两个结构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作整体总结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这两个完全相同的结构的各项功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打基础。第三部分以本文所讨论结构中的核心——动词为中心,以《动词用法词典》及《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为研究对象,将可以用于“对/向+O+V”结构中的动词进行重新归类,从中找出介词“对”、“向”可以替换的条件。第四部分从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出发,从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入手,指出介词教学给对外汉语教师、教材及教学工具(词典)提出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这是在第三部分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学实践方法,目的在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语中主要总结了配价语法理论下的介词“对/向”的替换规律并重申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本文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今后需要补充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