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的科学教育力求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民。对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 NOS)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发展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课程“表述最普遍的科学教育目标之一”,关注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现状是科学本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科学本质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其科学本质观现状进行研究。量化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1)整体而言,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对科学本质观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不够理想。(2)具体到科学本质的各个方面,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的认知情况存在着差异。(3)不同背景的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个案访谈显示:(1)个案教师从“科学的一般特征”、“科学家的特点”、“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和“科学与社会生活”五个方面对科学进行了描述;(2)个案教师对科学知识的暂时性非常认同,认为科学知识并非真理,科学知识并非是绝对的,当发现新的证据或对已有事实有新的解释时,科学知识将会改变,访谈中还显示化学史有助于教师对暂定性的理解;(3)个案教师多次强调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科学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的,是建立在经验证据基础之上的;(4)个案教师过于强调科学过程的客观性,认为科学家应秉持客观的态度,不带有个人感情,不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忽视了主观性的存在;(5)个案教师充分地认识到科学是植根于社会与文化的,但未提及社会生活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师资培训、教学资料编写、后续研究等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