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法采用穴位埋药线对红藻氨酸诱导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发作行为及脑电图的影响,同时进一步从逆转与降低多药耐药基因MDR1b及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表达角度,阐释其可能发生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为中医“痰瘀同治”法临床应用论治难治性癫痫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为开发新型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1)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在脑立体定位仪引导下,根据Paxions Watras图谱确定海马区给药部位,微量进样器注入红藻氨酸1.0μl(浓度为1.0μg/μl)诱导造模,选取发作行为级别在Racines标准Ⅴ级以上者,以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灌胃干预14天,再次微导管注射亚惊厥剂量红藻氨酸0.5μl(浓度为1.0μg/μl)点燃,选择再次发作级别在Ⅴ级以上或持续状态大鼠,且脑电图检测有癫痫样波发放者筛选为造模成功耐药难治性癫痫模型鼠。(2)脑电图检测和行为学观察:使用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记录头皮额、颞区脑电,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的波形、频率、波幅变化以及单位时间内癫痫样波发放频率及单次平均放电持续时间。(3)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大鼠脑标本固定包埋后,经海马-杏仁核复合体层面制成10μm层厚的横轴位切片,HE染色,光镜下分别观察颞叶皮质、海马区脑组织神经病理学改变,并对海马CA1、CA3区及颞叶皮质选取5个不连续视野,进行残存正常神经元定量计数。(4)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敏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b在海马与颞叶皮层不同部位的表达。(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在海马与颞叶皮层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1)发作行为学:药线、拉莫三嗪干预后可延长点燃致痫鼠发作潜伏期、降低发作级别、减少发作频率,与模型组、普通线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电波改变:药线、拉莫三嗪干预后抑制癫痫样波(尖/棘波、尖/棘慢复合波、棘波节律)发放频率与降低所占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脑电波平均波幅与加快脑电背景活动频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药线、拉莫三嗪干预后能降低致痫鼠海马区多药耐药基因MDR,b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药线组与拉莫三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颞叶皮质区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红藻氨酸点燃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大脑海马区存在多药耐药基因MDR1b及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的表达升高。(2)药线可减轻KA致痫鼠发作行为级别、减轻发作程度、延长发作潜伏期,抑制脑电图癫痫波发放频率与减低平均波幅,提高其惊厥阈值。(3)“穴位埋药线”逆转与降低致痫鼠海马区多药耐药基因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癫痫生物学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