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字格隐喻性成语英译策略探究 --基于认知识解理论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无论其形式或内涵都是汉语语言精华所在,通常由三字格、四字格或是四字以上的格式构成。四字格隐喻性成语l就是构成汉语成语主体部分的四字格成语中具有隐喻性质的一支。当前在口译和笔译领域,关于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方面和英汉互译方面的研究都己比较深入,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学界对四字格成语的研究比较广泛和笼统,而关于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英译研究显的更少,尤其是有着特殊结构的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英译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本文拟对四字格隐喻性成语以及特殊结构的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英译进行研究。
  英汉两个民族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这也深深地烙印在语言土。成语作为极具特色的语言组织形式承载着语言的精华,在英汉语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存有很大不同,英汉成语在源域数量,源域意义和目标域意义上差异很大。但是中英两国共居同一个星球,对这个星球上的各种事物上或多或少地会产生相同的认知方式,因而英汉成语又在结构固定性、语义完整性、隐喻性和源域目标域一致性上具有相同点。针对英汉成语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以往采取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如套译法、直译法、意译法、节译法、增补译法以及创新译法。然而由于成语种类、数量繁多,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在没有对成语进行仔细划分的情况下,采取一种或几种翻译策略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上述翻译策略在解释一些特殊的四字格隐喻性成语时都却显得力不从心。
  本文先从成语的修辞格和成语内部结构的语义关联性两方面着手,将四字格隐喻性成语从四字格成语中划分出来。然后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认知识解理论,主要从视角和突显两个方面提出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三种翻译策略。由视角理论出发,整合言语行为视角和概念合成视角,得出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一个总公式"源域A+目标域B=合成空间C"。根据某些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共性特点,将其具体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源域,单(多)目标域以及多源域,单(多)目标域;(2).双源域(源域重复),单(多)目标域;(3).双源域(源域突显),单(多源域)。在总公式"源域A+目标域B=合成空间C"的基础上,衍生出三个分公式分别指导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四字格隐喻性成语,从而探索出适应于所有四字格隐喻性成语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市场上各种儿童文学译本层出不穷,但是总体质量并不高。事实上,与成人文学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不是没有难度,理应受到更多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和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且大多局限于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接受美学理论等西方的翻译理论,鲜有人从认知角度研究。笔者在翻译英国现代儿童文学系列丛书《足球翻译》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译者的认知在整个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认知
本文主要以听解为中心,探讨了日语汉字单词认知过程中影子跟读的应用,具体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先行研究。首先根据汉字的使用情况将学习者分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学习者,针对两者在听力中的处理过程进行论述。研究发现,先行研究中,阐述了听力时,母语的认知方略总会转移到二语单词习得过程中。但是,非汉字圈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对二语的习得起促进作用,即正面的转移;而汉字圈,特别是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母语却产
学位
对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跨语言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比语言学往往侧重于对语言之间差异的追索。本文以汉英语的时空性特质假说为理论视角,选取五四前基本未受印欧语影响的汉语作品《西游记》以及与其时代相近的英语作品《格列佛游记》为语料,对照原著典型例句及译文,聚焦于汉语的块状结构与英语的勾连结构进行对比,试图揭示隐匿于汉英语言结构差异背后的民族认知偏好缘由,借此推动汉英语对比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学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博物馆解说词成了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让游客获取中国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提高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的热衷度。博物馆解说词在形式上大致属于公示语范畴,在内容上属于旅游文本。近几年,一些公示语研究者对博物馆解说词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其研究都停留在零星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层面上,理论支撑不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此外,此类研究都以追求译文"忠实"和"等值
学位
期刊
随着对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足之处渐渐被学者所察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大胆摆脱了对等翻译理论的框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翻译活动的原则。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且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过程。目的原则作为总原则,在整个翻译过程得到遵守,由此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展开,翻译活动中的现象都能得到很
学位
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史家、古籍整理专家历来为人们所熟知。鲁迅研究从鲁迅在世时开始,时至今日,依然盛行。学者们对鲁迅的研究涉及鲁迅革命、写作等各个方面,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学者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鲁迅的创作活动上,作为一个大翻译家,鲁迅在翻译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  近来,翻译家鲁迅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据相关资料记载,鲁
学位
会议
汉语语言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充满争议的观点:其一是一些学者指出汉语是以动词为主的语言,并提出了汉语"动词优势"说;其二是另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是以名词为核心的语言,英语才是动词显著性语言。本文支持后者,并将该论点进一步理解为汉语具有名词性和空间性偏好,主要表现在其块状性和离散性特质上。而英语则更偏爱动词和时间,并表现出连续性与勾连性。  洪堡特(1999)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一个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