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银监会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资金的监管,再加上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限制条件的不断增多,这使得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地方政府由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仍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开始采取信托等渠道进行融资,这也就导致影子银行业务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新的资金来源。同样,影子银行业务也常常将具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项目作为自身的投资标的,随着基建、房地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银监会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资金的监管,再加上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限制条件的不断增多,这使得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地方政府由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仍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开始采取信托等渠道进行融资,这也就导致影子银行业务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新的资金来源。同样,影子银行业务也常常将具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项目作为自身的投资标的,随着基建、房地产等项目的火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影子银行资金进入到了其中,进—步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所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在对有关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现有文献进行研究后,首先对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了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和风险特征。之后为了得出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定性方面,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结构和与地方政府债务有关联性的影子银行业务的分析,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的实际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选取2012年到2018年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融资租赁产品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借助EViews 10和Matlab 2016a两大工具,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不同时点冲击脉冲响应图和不同提前期外生冲击脉冲响应图,就“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的关系”得出结论:地方政府债务是影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各业务有着正向的影响,并且影响幅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影子银行业务中只有银行理财产品对地方政府债务有影响,这种影响是正向的且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本文建议从监管原则方面和建立中国影子银行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管理和信用评级制度、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方面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的交叉监管,在两者之间建立防火墙和风险预警机制。
其他文献
当前资管行业乱象丛生,各种通道和多层嵌套业务盛行,导致金融行业风险激增,既损害了投资者权益,亦有损于金融市场秩序稳定。对资管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对促进监管的有效性、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必要性。但应认识到,在我国既有法律理论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及金融基础设施之下,针对资管业务实施有效的穿透式监管尚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重点在于逐一厘清资管业务穿透式监管在法律理论和现实条件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法律制
研究非线性等式约束全局优化问题,其中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为C1类函数.针对非线性等式约束函数,定义了广义Krawczyk算子,建立了约束函数的区间迭代和新的无解区域删除原则,在
在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各个企业的发展模式都在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就需要搞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势必要加大创新投入。实际业务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周期较长,资金数额大,甚至巨额投入没有成果;即使研发成功,资金的回流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研发创新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大多数企业进行创新时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难,因而阻碍企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是建立在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其控制方法通常是在固定的环境中设定特定任务。然而这样的传统控制系统不具备适应性以及泛化性,当机器人处于的环境发生细
机制设计是经济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它利用博弈论工具对智能体的交互行为进行建模,并系统研究智能体的交互结果。拍卖是机制设计理论的典型应用,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影响到经济及金融的整体稳定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根据穆迪(2016)的研究,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迅速上升,在201
共情(empathy)是通过感知他人的情感状态,从而使白己产生与之类似的情绪或感受的能力,也称为同理心,同感等。共情在人类社会认知和社交行为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于情感应激
<正>数学的活力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引进新观念和新方法,不断地激发人们的观察、比较、实验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持续地精益求精,臻于严格化,致力于普
为了解决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复杂,对需求变化等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差等问题,在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发方法,并给出了基于UML的建模步骤,最后,结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