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平台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与信用监管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台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需求。以“淘宝”和“京东”为代表的各类电商平台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网络交易平台的“柠檬市场”属性导致劣质品充斥市场,不能适应消费者对高质量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声誉机制作为治理“柠檬市场”问题的重要手段被各大网络购物平台采用,但“刷单炒信”行为使声誉机制产生失灵风险,影响网络购物平台持续健康发展。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有利于缓解声誉机制失灵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为切入点,运用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的双重信号识别博弈研究质量信号扭曲和声誉机制失灵的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信用状态显著影响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为下文研究信用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论文构建了基于信用监管的产品质量协同治理结构,为更好地整治网络购物平台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购物中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与信用监管需求分析。由于存在“刷单炒信”等问题导致声誉机制不能正常发挥质量识别作用,本文从信用缺失环境下声誉信号不能准确传递、平台交易以非重复博弈为主和高搜寻成本干扰声誉信号传递三个方面说明声誉机制存在失灵风险的原因,并通过论述信用监管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与缓解声誉机制失灵等,说明信用监管的必要性。2.构建不完全信息下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的双重信号识别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论证了平台与商家存在谎报质量信息的可能性是导致质量信号扭曲与声誉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优化平台推荐费用、保证金制度和强化平台间竞争等能够使三方博弈达到理想的均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商家报告真实的质量信息并提高产品质量。3.利用python爬取微观大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影响声誉机制有效性的因素。以“淘宝”与“京东”网站的按摩椅销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比较不同平台剔除失信样本前后的回归结果发现:认证机制与信用状态显著影响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在声誉与信用水平较高的平台环境下,声誉机制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否则声誉机制就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这些研究为加强信用监管提供了政策启示。4.提出基于信用监管的多元协同治理结构。该治理结构充分调动了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和社会力量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完善的信用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声誉信号与第三方认证等市场机制的质量识别效果,最终实现产品质量治理的目标。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研究了声誉机制的失灵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基于网络购物平台的基本特征与声誉机制作用机理分析潜在的声誉机制失灵风险,并利用博弈模型和实证研究证明了信用状态对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构建基于信用监管的产品质量协同治理结构,为更好地整治网络购物平台产品质量提供了政策启示。2.构建了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的双重信号识别博弈。深入研究了平台在买卖双方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重要中介作用,利用双重信号识别博弈证明了平台企业对低质量产品的纵容与包庇是导致质量信号扭曲与“劣币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推荐费用与保证金制度影响商家选择,提出了通过优化平台交易规则与增加平台企业竞争程度等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平台产品质量治理的对策建议。3.实证检验了认证机制与信用状态对治理声誉机制失灵的有效性。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微观大样本数据证明信用状态显著影响声誉机制的有效性。通过比较“淘宝”和“京东”剔除失信样本前后的回归结果发现不同经营策略、管理模式和信用水平的平台环境下,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差异,证明了在声誉与信用水平较高的平台环境下,声誉机制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资本市场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相比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大股东作为内部人,具备信息优势,能够提前知晓上市公司关键信息,在股票处于高位时大幅度减持,甚至操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信息披露,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恶意拉升股价,随即减持,这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交易原则。另外,大股东减持行为给外部投资者传递一个信号——公司的股价正被高估,加上大规模减持增加了股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内生动力不足和环境资源约束两大约束的重要途径。作为生态文明视角下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已然上升为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的重要途径。绿色创新活动所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特点使得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政策推动效应,因此政府干预是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多种政府干预手段中,环境规制和财政科技支出对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2013年后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PPP项目增加的同时,整体上落地情况较为低迷。其中,2014~2015年PPP项目落地率低于两成,2017年提高到38.2%。“政策热”、“项目热”与“落地难”之间矛盾愈发突出,PPP项目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学术界对PPP项目“落地难”问题的研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面向特定的投资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退出获利,从而实现丰厚的投资收益。2005年以来,我国PE行业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投资空间逐渐释放,行业规模不断扩张,PE已成为中国经济体活跃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意识的加强,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活动日益普遍。与机构投资者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换挡期”,由原本的粗放式高速发展阶段转变成高质量的集约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增长方式还有增长动力都体现出新的变化。在“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在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中,财政政策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制定税收安排和预算支出规模等财政政策来引导要素流向更加高附加值、高知识化、高技术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并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回购已发行股份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回购不仅能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还能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同时也能起到反收购和强化控制权等作用,是上市公司常用的资本运作手段。在我国,早期股票回购在原则上禁止,直到2005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才正式允许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随后2008年发布的补充规定进一步简化了
近年来,家族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家族上市公司想要保持长远、可持续发展,实现家族长青的目标,进行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可通过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时代,不同的家族企业可能会面临着不同的“危”与“机”。而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机构投资者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资本市场中,影响着资本市场中的家族上市公司。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与引擎。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财政资金已无法全面覆盖日益扩大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缺口日益扩大。同时,全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一方面,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与高收入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支持,中低收入国家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面临融资难、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多方位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逐渐形成,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而集团财务公司作为内部资本市场中的新成员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市公司自然成为财务公司重要的业务往来对象,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纽带主要是各项关联资金交易。在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的背景下,研究上市公司与集团财务公司之间的关联资金交易有何变化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角度出发,探究经济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基于基督教伦理学的人性论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尼布尔现实主义人性论思想的形成,是在他广泛阅读西方历史上众多的哲学著作与基督教经典著作的前提下,同时注重对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思潮的反思与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纵向上看,尼布尔致力于将带有悲观倾向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带有乐观倾向的文艺复兴运动合流;从横向上看,尼布尔则同时对极左的乐观主义自由派与极右的悲观主义基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