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会计学家Beaver指出:会计信息的最高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主张通过改善计量方法来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了。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以便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净资产和会计收益,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我国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上一直比较谨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背景下,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然而,我国的国情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践领域也缺乏相关的经验,并且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其实施效果。对此,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公允价值变动额,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在其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价和收益率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证明了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影响显著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对于盈利且非ST的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总样本而言有了提高,公允价值变动额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与股价和收益率显著相关;而对于亏损或ST的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显著,甚至呈现负相关的现象。(4)在盈利且非ST公司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会随着它对净利润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较大的公司,其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强,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较小的公司,其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弱,但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所占比重过大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反而不显著。(5)相对于净资产而言,投资者更关注于盈余信息;相比于历史成本下的净收益即已实现收益,股价和收益率更依赖于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更为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论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因此,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应在与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在符合我国国情和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适当而稳健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