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棉花纤维发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天然原料。棉纤维突变体是研究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遗传的优良材料。LiSd极短纤维突变体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转Bt.Cry1A基因育种的(20R37×5A41)F2代群体中发现的1个新的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叶片和短绒表现正常,但是纤维极短(6-7mm),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发现,其纤维表型遗传稳定。本研究以LiSd为材料,对其开展了遗传、等位性分析及基因定位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TM-1和LiSd的F1、F2群体对LiSd进行了遗传分析,(LiSd×TM-1)F1植株的纤维长度介于LiSd和TM-1之间,(LiSd×TM-1)F2遗传群体共198株,其中突变型(极短纤维)41株;中间型(中间型纤维)95株;野生型(长纤维)62株,卡方检测结果为:x2=4.78<x20.05,2=5.99,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1∶2∶1分离比,证明LiSd突变体短纤维是单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的质量性状。
  2.对LiSd和TM-1进行了扫描电镜、解剖镜和纤维生长过程的观察,LiSd和TM-1在纤维起始分化期差异不明显,LiSd的棉纤维细胞在5-10DPA(Day Post Anthesis)时,伸长生长速度较快,13-30DPA纤维长度基本维持不变,证明该突变体纤维在13DPA时已停止伸长,表明该突变体的纤维伸长过程受到阻碍。
  3.选取在陆地棉纤维起始和伸长期起调控作用的基因XTH、GhAGP4、GhPEL和GhExp1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纤维发育的不同时期,XTH、GhAGP4、GhPEL和GhExp1生TM-1中的表达量均比在LiSd和超短纤维突变体Li1中高;在10DPA和15DPA时,GhPEL和GhExp1在LiSd和Li1中的表达量几乎为零,表明XTH、GhAGP4、GhPEL、GhExp1基因的差异表达与LiSd、Li1纤维变短表型的形成有关。
  4.利用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2、光籽N1、XZ142FLM、稀絮H10、XinWX6个纤维发育突变体和LiSd构建了6个F2群体(LiSd×Li1,LiSd×Li2,LiSd×N1,LiSd×XZ142FLM,LiSd×H10,LiSd×XinWX),对LiSd进行了等位性分析。结果显示控制LiSd突变体的基因和以上纤维发育突变体的基因非等位,证明LiSd是1个新的突变体。
  5.利用氢氧化钠法观察了LiSd和TM-1中腔的宽窄和纤维次生壁的厚薄。与TM-1相比,LiSd的中腔宽,纤维次生壁薄;利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了LiSd和TM-1纤维中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LiSd的纤维中果糖、蔗糖和纤维素的含量均比TM-1高。
  6.利用BSA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对Lisd进行了初步定位,将Lisd基因定位在D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NAU3196和D07_133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cM和3.5cM。与陆地棉基因组数据库对比发现,NAU3196和D07_1335之间的物理距离为93170bp(93.17kb),该区段内包含5个基因,分别为聚酮环化酶/脱水酶和脂质转运蛋白超家族、NAD(P)结合罗斯曼折叠超家族蛋白、多聚泛素10、TolB(氨磺酰组)相关蛋白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2。
其他文献
倒伏是限制水稻产量的因素之一,故而挖掘抗倒伏优异等位基因是栽培稻发展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茎形态组分与抗倒伏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了水稻茎部形态结构以及其与抗倒伏的关系。实验材料共计521份,其中401份来自中国,120份来自越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来自中国和越南不同地区的521个品种被广泛用作育种的亲本。所有材料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南京)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收
学位
合理密植是通过塑造高光效冠层来增产增效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而铃叶系统数量及空间分布是影响棉花冠层结构的主体,合理密植有优化铃叶系统源库关系的潜力;铃叶系统是棉花产量形成及源库关系的基本单位。研究棉花种植密度对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源库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密植增产增效的生物学原理,可为棉花密植增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基于此目的本文研究了棉花铃叶系统光合与铃重、单叶光合、群体光合之间的关系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引起玉米结实性降低造成减产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筛选出耐热的玉米自交系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38个玉米自交系在泰安2016、2017年进行花期套网袋授粉,结合玉米自交系自然开放授粉,研究玉米自交系授粉结实率的差异,通过套袋和自然开放授粉来区分花丝引起的不育,还是花粉引起的不育,建立玉米自交系耐热性标准,并筛选出一些耐热的玉米自交系,
出苗率与出苗速率是影响植株成苗、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种子质量,幼苗活力的要素。本研究期望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检测与玉米出苗速率关联的分子标记,挖掘与玉米出苗速率相关的功能位点,为培育出具有出苗快、出苗整齐度高和耐深播特性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结果如下:  1.研究明确了玉米自交系出苗速率相关指标的关系。不同播深下玉米自交系出苗时间与初始出苗时间显著正相关,与中胚轴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粮饲兼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柱头,又称花丝,是玉米重要的生殖器官,花丝的正常发育与玉米产量直接相关。研究花丝发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可为深入开展玉米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深化人们对花器官发育的理解,同时对玉米杂交种的繁育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L5895突变体是D378自交系中发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生产上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受各种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玉米倒伏呈增加趋势,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主要因素。然而,玉米的抗倒伏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为深入研究玉米抗倒伏性的遗传规律,从而为抗倒伏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多年不同生态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田间表型筛选鉴定,茎秆表皮穿刺强度
学位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于水稻密植以及高施氮肥的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但由于抗性资源缺乏、病原致病性及植物抗病性研究滞后,限制了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育种。因此,解析水稻与纹枯病菌的互作机制并挖掘纹枯病抗性基因对纹枯病抗性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
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于2015-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36°09′N,117°09′E)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选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试验处理,即花粒期遮阴(开花-收获,S1)、穗期遮阴(拔节-开花,S2)、全生育
学位
2015-2017年,本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36°11′N,117°06′E,海拔178m)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小麦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仿照当地农户种植管理方式(T1);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适时晚收夏玉米,减少施氮量,提高磷钾肥比例,改一次施氮为分次施氮(T2);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探索作物高产潜力(T3
学位
甘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在调控甘薯生长发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单薯重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增加块根产量。对于钾肥促进甘薯块根形成,提高单株结薯数的研究尚少。为探明增施钾肥促进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结薯数差异显著的食用型甘薯品种红香蕉(HXJ)和北京553(BJ553)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0g·m-2(K0)、12g·m-2(K1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