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枣粮棉不同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系统方法论为理论基础,对南疆三地州(即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同)枣粮棉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当地农户的增产增收有所帮助。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枣粮棉间作模式及影响当地枣粮棉间作经济效益的主要投入要素,充分利用行间光、热、水、肥和土地资源,发挥枣树及作物的各自生长优势,提高农户收入,解决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双重问题。 本文基于南疆三地州枣粮棉间作和单作的实地调查数据,对不同的种植模式和枣树不同生长期的各投入和产出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先对每种种植模式的要素投入情况及相应的产出情况,包括单产、总产值、物质投入、人工投入、总投入及纯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次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间作比单作的经济效益高出很多,在枣树产果期比枣树幼果期间作其他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要高。在此基础上,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并加以分析,最终得到在枣树不同的生长期和不同间作模式下,与间作其他作物相比,枣树在幼龄期和产果期的经济效益间作棉花大于间作粮食,且产果期的产值大于幼龄期。分析发现,果园的亩均产值大小排序为:枣(产)-棉花>枣(产)-小麦-豆类>枣(产)-小麦>枣(产)-小麦-玉米>棉花>小麦-玉米>枣(幼)-棉花>枣(幼)-小麦。种子的投入对枣粮棉间作的产值产生显著地负影响,肥料、动力和人工的投入对产值产生显著地正影响,农药和用水的投入对产值有负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本文提出提高农户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加大肥料、动力和人力等要素的投入和减少种子的投入将有益于果园产值的增加。农户应该进一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合理的管理动力和人力的投入使用,减少种子的使用或选择更为合适的种子,将更有效的提高枣粮棉间作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