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局面,加入WTO以后,贸易顺差增幅更是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和解决我国贸易收支失衡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贸易地理方向、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地区结构等角度对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收支是一种结构性失衡,不能仅通过总量数据来考察。我国的贸易收支之所以呈现出一种结构性失衡,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需要考虑全球产业调整和国际分工的变化。人民币汇率、贸易政策、储蓄率等因素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但却无法对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做出解释。本文尝试突破已有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基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FDI流动的视角,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失衡形成的机理和原因。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要素和资源的配置突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速了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国际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阶段,由此推动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FDI大量流入我国。FDI产生的顺差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进口替代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我国贸易收支,是我国结构性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我们通过引入和构建引力模型就FDI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我国总体的贸易顺差和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都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绝对贸易顺差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贸易顺差较大,这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我国贸易顺差形成机制的分析。对FDI技术溢出的实证检验显示FDI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间接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但这种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对我国贸易收支问题的认识,本文认为应该从以总量角度看贸易收支转变为重点考察贸易收支的结构性上来,从关注贸易失衡的规模和持续时间转变为重视失衡本身的可承受性上来。通过国别比较和相对规模的测度可以发现,我国的贸易顺差基本处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在现存制度框架下,随着FDI的继续流入,美、欧的制造能力继续向我国转移,我国继续保持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这种对外贸易不平衡发展可能长期存在。实证检验表明,汇率等传统的政策工具在调节我国贸易收支失衡上可能存在困难。由此我们提出我国贸易收支失衡调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也应从结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