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高糖饮食对小鼠(Rattus norvegicus)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功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和测定高糖饮食10周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功能及密度分布。结果表明,2周、4周、6周、8周和10周对照组(正常喂食组)和实验组(即高糖饮食组)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除食管外,其余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两组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所不同,对照组主要以椭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实验组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都位于胃,实验组小鼠嗜银细胞数量从第2周到第6周逐渐增多,之后到第10周又有所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在第6周消化道贲门、胃、幽门和十二指肠嗜银细胞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贲门、胃和幽门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十二指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实验第10周,实验组小鼠贲门、胃和幽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周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高糖饮食饲喂会明显改变小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这可能与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本文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ABC)对两组小鼠消化道胃泌素(Gastrin,Gas)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消化道的Gas细胞分布在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其余各部位没有分布,分布密度高峰都位于幽门,两组小鼠消化道Gas细胞的形态有所不同,对照组主要以椭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实验组主要以锥体形为主,经过高糖饮食饲喂,实验组小鼠消化道Gas细胞数量从第2周到第10周整体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第10周实验组小鼠消化道Gas细胞分布密度在幽门部有很大差异,且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部位在对照组于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组小鼠消化道Glu细胞分布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其余各部位没有分布,两组小鼠消化道Glu细胞的形态相似,对照组主要以椭圆形和锥体形为主,实验组主要以锥体形和圆形为主,分布密度高峰都位于回肠,在实验的第2周和第4周,Glu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在第4周实验组小鼠回肠Glu细胞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直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部位在对照组于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从第4周到第10周,实验组小鼠消化道Glu细胞数量又有所减少,两组小鼠Glu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小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生理功能相适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