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只是语言表达的饰物,它更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工具。语言性隐喻是概念隐喻的表征,隐喻化过程中概念语义的转移为语词意义的扩展提供了依据。由此可见,隐喻是新意义出现的主要理据。
基于这一认识,本项研究尝试将运用隐喻理论考察英汉语中“光”概念的组合能力,重点探讨英汉语中光(light)类复合词组合的认知依据,揭示其经验基础和实现方式,并说明隐喻化也是语词组合的一种生成机制。
本文通过对搜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实体“光”的隐喻化认知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人们对实体“光”的性质有认知取向,这种取向影响着“光”概念隐喻意义的构建。
(2)英汉语中的“光”概念有两个投射方向:向具体域(无生命的实体和有生命的实体)转移和向抽象域(状态、情感、社会关系、时间和思维域)投射。
(3)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具有跨语言的性质。
(4)隐喻投射并不总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很多时候也可以发生在两个具体域之间。
(5)隐喻映射具有文化异质性。一种语言中传递某种隐喻意义的组合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缺失(如汉语中的“光”可与动词组合)。
总之,尽管英汉语差异巨大,但“光”在两种语言里的组合能力相似,这说明两种语言有许多共性特征。这是认知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英语和汉语语词构建的基本方式并无不同;而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会使感知者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概念,这导致了不同语言使用的具体语词组合形式有差异。因此,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语词组合在不同语言中的构建过程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语言差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