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单药紫杉醇化疗作为晚期患者二线标准治疗策略之一,对伴有腹水或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效果较好。但是,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使用前需预处理等特点限制了紫杉醇的广泛使用。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通过特异性的化学结构结合形成白蛋白紫杉醇,这种结合提高了紫杉醇在外周血中的溶解度,使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显著增高。与其他类型的紫杉醇相比,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还可以缩短输注时间。ABSOLUTE研究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的有效性,奠定了白蛋白紫杉醇在胃癌二线方案中的地位。徐瑞华教授团队主导的一项关于晚期胃癌的II期临床试验,将替吉奥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线方案,也进一步证实了白蛋白紫杉醇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并分析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白蛋白紫杉醇对比多西紫杉醇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方案中的优势。
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运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次要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 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安全性等。SPSS25.0用于制作生存曲线和建立Cox比例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值小于0.05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V4.0)用于对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分级。第二部分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对二线使用多西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基线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肿瘤分化、有无腹水、有无腹膜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BMI。主要观察指标为PFS,次要观察指标为OS、毒副反应。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评估。CTCAEV4.0标准用于评价毒副反应程度,并将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自2018.3.1至2019.9.30期间,有92例晚期胃癌患者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使用单药白蛋白紫杉醇1-2周期后联合其他化疗药物的患者总计有57例,35例患者全程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基础化疗药物。其中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线药物使用的有40例,作为二线药物使用的有52人。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4.67月,中位OS为7.45月。ORR为20.2%,DCR为70.2%,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者ORR为25.7%,DCR为74.3%,二线使用患者的ORR为16.3%,DCR为67.3%。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有ECOG评分、分化程度、腹水、一线或二线使用。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的中位PFS及OS均长于2分患者(5.21月vs4.12月,P<0.001;9.54月vs5.67月,P<0.001)。高中分化胃癌患者的中位PFS及中位OS均长于低分化胃癌患者(5.73月vs4.46月,P<0.001;9.34月vs6.09月,P<0.001)。有腹水的患者的中位PFS及中位OS显著短于无腹水的患者(4.06月vs5.37月,P<0.001;5.12月vs10.8月,P<0.001)。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与二线相比,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5.24月vs4.32月,P=0.016;12.0月vs5.77月,P<0.001)。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分法得到46对二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的晚期胃癌患者,白蛋白紫杉醇组的PFS与多西紫杉醇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1月vs4.59月,P=0.041),而两组在OS上却无显著差异。
结论:晚期胃癌患者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PFS达4.67月,OS达7.45月,ORR为20.2%,DCR为70.2%,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者ORR为25.7%,DCR为74.3%,PFS达5.24月,OS达12.0月。二线使用患者的ORR为16.3%,DCR为67.3%。PFS达4.32月,OS达5.77月。ECOG评分、肿瘤分化、腹水、一线或二线使用是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与多西紫杉醇相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运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次要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 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安全性等。SPSS25.0用于制作生存曲线和建立Cox比例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值小于0.05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V4.0)用于对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分级。第二部分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对二线使用多西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基线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肿瘤分化、有无腹水、有无腹膜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BMI。主要观察指标为PFS,次要观察指标为OS、毒副反应。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评估。CTCAEV4.0标准用于评价毒副反应程度,并将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自2018.3.1至2019.9.30期间,有92例晚期胃癌患者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使用单药白蛋白紫杉醇1-2周期后联合其他化疗药物的患者总计有57例,35例患者全程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基础化疗药物。其中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线药物使用的有40例,作为二线药物使用的有52人。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4.67月,中位OS为7.45月。ORR为20.2%,DCR为70.2%,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者ORR为25.7%,DCR为74.3%,二线使用患者的ORR为16.3%,DCR为67.3%。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有ECOG评分、分化程度、腹水、一线或二线使用。ECOG评分为0-1分的患者的中位PFS及OS均长于2分患者(5.21月vs4.12月,P<0.001;9.54月vs5.67月,P<0.001)。高中分化胃癌患者的中位PFS及中位OS均长于低分化胃癌患者(5.73月vs4.46月,P<0.001;9.34月vs6.09月,P<0.001)。有腹水的患者的中位PFS及中位OS显著短于无腹水的患者(4.06月vs5.37月,P<0.001;5.12月vs10.8月,P<0.001)。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与二线相比,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5.24月vs4.32月,P=0.016;12.0月vs5.77月,P<0.001)。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分法得到46对二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的晚期胃癌患者,白蛋白紫杉醇组的PFS与多西紫杉醇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1月vs4.59月,P=0.041),而两组在OS上却无显著差异。
结论:晚期胃癌患者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PFS达4.67月,OS达7.45月,ORR为20.2%,DCR为70.2%,一线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者ORR为25.7%,DCR为74.3%,PFS达5.24月,OS达12.0月。二线使用患者的ORR为16.3%,DCR为67.3%。PFS达4.32月,OS达5.77月。ECOG评分、肿瘤分化、腹水、一线或二线使用是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与多西紫杉醇相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