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消费时代的中国文学,也作为一种相伴生的文化现象出现。消费时代的女性文学出现了“市场化”的走向,这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女性写作还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是转型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研究的视点放在当下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中,考察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话语”的变迁,再进一步揭示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艺术规律,为女作家的创作提供一点思考。本研究将以中国大陆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为例,并结合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在“拿来”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梳理、反思和建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的一种实践方式和实现手段。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在消费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也为女性意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还有利于性别伦理的科学化建构。本研究将首先援引经济学原理,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概况,尝试勾勒“消费时代”的特征,如消费时代的物欲膨胀、消费社会的大众狂欢、消费文化的欲望逻辑。其次,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追寻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表现形态,重点关注消费时代中国女性的身体意识。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消费主义倾向,在行文中也要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最后,发掘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特质,提炼其美学追求与艺术特征,反思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并展望其未来。总之,中国女性意识从古至今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女性在创作上的不断深入,而开放兼容的女性意识,更加有利于女性创作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客观、辨证的态度,尝试理清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文本呈现问题,并且在对女性写作“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中,探究中国女性写作的新方向。本研究认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种富于个人化色彩的文学形态,它反映了作家的性别意识,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