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灾害问题一直是人类最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是科学技术实现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灾害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全球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灾害特点显著:分布广、种类多、频度大、损失严重。受此影响社会灾害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备灾救灾资金缺口巨大,单凭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备灾救灾工作来。 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工作目标是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生活境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号召力,长期以来充当政府人道领域工作的助手,已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回顾了中国红十字会和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收集了国内国外备灾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在阐述备灾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为研究对象,从备灾管理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红十字会在备灾管理方面存在着基层组织执行力弱、筹资水平低、备灾救灾系统信息不通畅、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能力不强、救护培训供给不足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策略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备灾管理的可行性措施,指出应在工作机制、筹资、备灾中心建设、组织建设、公众形象等方面强化内部建设。与此同时,提出应争取法规政策支持、政府资金支持、强化公共监督、构建人道物流网络、建立志愿者应急队、开展社区为本的备灾项目、树立全社会防灾理念等外部策略。 本文通过探索改进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备灾管理工作的相关解决方案,为建立完备的哈尔滨市红十字备灾应急体系、适应不断发展的灾害救援任务的需要提供了借鉴,也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对完善国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具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