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正走向知识的社会,国际教育界对21世纪高等教育的共同看法是:高等教育的针对性、质量观和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三个理念决定着高等教育在地方、在本国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体系,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工作岗位的基层性。本论文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分析研究了德国的DS、加拿大的CBE、英国的CTC和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特点,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结合天津职业大学化工工艺专业教育教学实际,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和实践研究,研讨了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性问题和人才定位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索并实践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养成为关键,产学结合为途径”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健全的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坚持依靠市场、调研市场、根据市场信息决策的原则,形成了“专业设置找市场、教育过程贴市场、毕业环节进市场、质量评价靠市场”的市场观;特别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并在天津职业大学全校范围内2003年级理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率先多层次应用了化工仿真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