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克·德里达是当代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极带挑战性、时代性和开辟性的学术见解和思想,尤其是在语言哲学和文字学方面的贡献,可谓是当代世界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杰出成就和重要成果。本文主要是解读和评述了德里达的文字学思想。其中,有关文字的思想内容,特别是他所确立的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解构主义阅读方式”,既是对传统语言学、语言哲学的解构,也是对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为此,本文在引言部分对解构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生条件进行了追溯;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和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作为解构主义得以形成的基石。在全文的第一章,首先陈述了德里达批判的对象,即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其在语言中确立的言语中心主义。所谓“破”则“立”,接下去则着重阐述了他所要表达的文字思想。第二章主要阐明的是他的“痕迹与延异理论”。在场的形式观念表明自身是无限可重复的;它的回返必然地标志在现在本身之中。这种重复、回返既是原初回忆,也是再度回忆。这种重复实际上是一种痕迹,这种痕迹是不可还原的原始综合。痕迹在指涉自然之前就已经具有无目的性;在它的自身的无目的中无限生成;符号也产生于这种无限生成的过程。痕迹是符号生成过程的起点,也是自然中所有外在对立产生的起点。德里达对语言的“本原”作了论述,认为语言的“本原”是比差异还要古老的延异,是语言的真正本原。延异不属于感性的领域。它既看不见,也听不到;既不属于声音,也不属于通常意义的文字;它是产生感性差异的纯粹运动。德里达把这种延异、纯粹差异运动的游戏又称作“原文字”。痕迹是在延异之中的痕迹,延异是对痕迹的延异。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德里达的“替补理论”。替补既是对被代替者的补充,也是对它的替代。德里达的文字就是替补力量的总称。他把形而上学的历史称为驱逐文字、压抑文字的历史。所以应该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建立一种新的逻辑:替补的逻辑。替补不同于被替代者,也不对立于被替代者,他们之间是一种拓扑的关系。替补就是替补本身,是不可以被还原的。最后一章表明:德里达的文字思想是一种解构的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这种解构是界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作为解构主义的创始人德里达,在反传统形而上学时给了我们一种新的阅读、思考和创作方式。而他的思想又主要是通过文字理论来论述的,因此研究德里达的文字思想既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解构理论,也有益于更好地把握语言哲学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脉络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