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需要新型人才,他不是某个方面的技术型专家,而是一个拥有强大思维能力、能胜任多种情况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对思维的培养就日渐受到关注。批判性人才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应是教育的重点。批判性思维的特质就是强烈的质疑精神和小心求证的实践方式。这样的特质,不能仅仅依赖于专门课程的培养,而是应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回顾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这个过程同样漫长的,是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尝试过程。在语文学科之中,批判性思维表现出的是一种对文本有着独立见解和能提出自己质疑的特质。语文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非理性的学科,理性思考在这里似乎并不需要。然而,大量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过程其实正需要严密的思维作为指导,以使得在教学中实现对思维的训练。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文本,正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本中蕴含的情感逻辑,并非无迹可寻,也非随意感发,而是可以通过归纳和推理以确实感受到。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出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很多时候并不能落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点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方面尤为突出。古典诗歌文本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使得其能够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的素材。但是,古典诗歌的课堂,很多时候是因循守旧、照本宣科、无所创新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采用批判性精神进行诗歌鉴赏的重视度不够。古典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应当是读者在文本之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用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当今教学之中,教师有法可依的教学方法、学生过于信书和信师、传统中庸思想地位顽固等问题,阻碍着批判性思维的成长。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从某一项着手是不够的,而是要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因素都加以审视和改革。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古典诗歌教学鉴赏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一想法究竟具有多大可行性,以及怎样实行的具体策略。主要从教师个人素质、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学生个体成长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研究的目的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仅从古典诗歌鉴赏的角度去培养,只是为拓宽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道路提供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