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ZST基反铁电陶瓷的复相设计及其储能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能介质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高输出电压、长使用寿命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电磁发射器、综合全电力推动战舰等军事领域,以及材料表面改性和清洗、粒子束切割与焊接、石油勘探、混合动力交通工具等工业及民用领域。储能介质电容器的性能主要由内部的电介质决定。反铁电 (AFE)材料由于高饱和极化强度、低剩余极化强度、反铁电到铁电相变的存在而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成为储能介质电容器介质层的较好选择。然而,由于温度诱导相变的存在, AFE材料的极化强度受温度影响严重。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宽的工作温区和高的温度稳定性难以在AFE陶瓷材料中获得,不能满足“高温化、高可靠性”这一要求。此外,反铁电-铁电相变产生的电滞损耗也会降低储能效率,导致器件的发热与能源的浪费。因此,在保证高储能密度的前提下提升AFE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及储能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论文以 (Pb,La)(Zr,Sn,Ti)O3 (PLZST) 基AFE陶瓷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四方相(Pb,Ba,La)(Zr,Sn,Ti)O3 (PBLZST)、正交相(Pb,La)(Zr,Sn,Ti)O3 (PLZST) AFE陶瓷储能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温度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复相陶瓷,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实现了 PLZST 基 AFE 陶瓷储能密度与温度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次,鉴于线性Ca(Zr,Ti)O3 (CZT) 具有高储能效率这一特点,延续复相陶瓷的设计思路,将四方相PBLZST与线性CZT进行复合,实现了PLZST基AFE陶瓷储能密度与储能效率的同时提升。最后,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法 (SPS),设计四方相/正交相/线性三相复合陶瓷,实现了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与温度稳定性的同时提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四方相PBLZST的研究:本文研究了A位Ba2+离子取代对其储能密度及温度稳定性的影响。Ba2+离子进行A位掺杂可明显减弱PLZST的反铁电性,使铁电相更易被诱导出,有助于获得高极化强度,进而有助于储能密度的提高;但是Ba2+离子的引入会降低居里温度,而居里温度的降低不利于温度稳定性的获得。因此,引入适当的Ba2+含量,可对四方相PBLZST AFE陶瓷的储能密度和温度稳定性进行调控。实验发现:当Ba2+含量为x=0.03-0.06时,四方相PBLZST AFE陶瓷在20℃到120℃的温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及温度稳定性。如当x为0.06时,在20℃到120℃的温区范围内,PBLZST有效储能密度从2.4 J/cm3减小到2.2 J/cm3,变化小于10%。
  (2) 正交相PLZST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Zr/Sn/Ti比例的正交相PLZST AFE陶瓷的储能特性,特别对其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正交相PLZST AFE陶瓷随温度升高经历正交相到四方相,再到立方相的相变过程,通常其居里温度要高于四方相的居里温度。然而由于低温下正交相 AFE 陶瓷很难在电场作用下诱导出铁电相,其低温储能密度并不高。正交相PLZST可在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储能特性,具体为:在100-175 ℃的温区范围内,(Pb0.97La0.02)(Zr0.93Sn0.03Ti0.04)O3AFE陶瓷样品有效储能密度为2.0-3.4 J/cm3,储能效率为71-79%,具有良好的高温储能特性。此外,本文通过对样品进行变温XRD、变温Raman、变温电滞回线以及变电场电滞回线的分析,尝试建立正交相PLZST的温度-电场相图,对正交相储能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3) 提升温度稳定性的研究:总结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四方相储能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温区 (25-120℃) 具有良好的储能特性,具有负温度系数特性;正交相储能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区 (100-175℃) 具有优异的储能特性,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因此可采用复合的方法将四方相及正交相的储能优势相叠加,以期达到提升复相陶瓷储能密度及温度稳定性,拓宽使用温区的目的。基于这一实验设想,本文首先对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究,发现先对四方相进行高温预烧的复相陶瓷的储能密度温度稳定性最优。依据最优的工艺方案,通过对正交相含量进行调控,复相陶瓷的温度稳定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当正交相的质量分数为55%时,复相陶瓷在室温时的有效储能密度为3.20 J/cm3,在150 ℃时的变化为?13.44%。与现有研究相比,该复相陶瓷拓宽了PLZST基AFE储能陶瓷的使用温区,同时提升了其温度稳定性。
  (4) 提升储能效率的研究:CZT为常见的线性介质材料,具有击穿场强大、介电常数小,介电损耗低的特点。虽然其储能密度难以和PLZST基AFE相比拟,但其高达90%以上储能效率是PLZST基AFE材料很难达到的。从容忍因子的角度考虑,Ca2+的离子半径小于Pb2+、La2+、Ba2+的离子半径,Ca2+引入钙钛矿A位有助于稳定AFE相,进而有助于储能特性的提升;从电负性的角度考虑,Pb2+的电负性大于Ca2+,因此Ca-O的电负性差大于Pb-O,引入Ca2+有利于结构的稳定。同时,CZT高的击穿场强有助于复相陶瓷击穿场强的提升。因此,本文延续复相陶瓷的设计思路,将四方相PBLZST AFE 与 CZT 线性电介质进行复合,以达到同时提高储能密度与储能效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CZT的引入可将有效储能密度Wrec由PBLZST的2.69 J/cm3增大到PBLZST-1wt% CZT的4.14 J/cm3,储能效率η由PBLZST的77%增大到PBLZST-3wt% CZT的94%。
  (5) 通过三相复合提升PLZST基AFE陶瓷储能特性的研究:基于复相陶瓷的设计思想,本文通过 PBLZST-PLZST-CZT 三相复合陶瓷的设计,采用固相烧结法,有效提高了 PLZST 基 AFE 陶瓷的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以及温度稳定性。实验表明, PBLZST-PLZST-0.5wt%CZT在150 ℃时储能密度为4.42J/cm3,储能效率为87%,储能密度变化为-10.53%,储能特性获得了显著提高。
  (6) 采用SPS技术提升三相复合陶瓷储能特性的研究:本文采用SPS技术制备不同CZT含量的复相陶瓷,对其储能密度、储能效率以及温度稳定性进行研究。由于升温速率快、烧结温度低、烧结时间短等特点,SPS技术有效抑制了四方相PBLZST、正交相PLZST和线性CZT三相之间的扩散,提升了复相陶瓷的综合储能性能。与常规烧结样品相比,SPS 样品的储能特性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有效储能密度 Wrec可由PBLZST-PLZST的6.47 J/cm3增大到PBLZST-PLZST-2wt%CZT的7.07 J/cm3,相应的储能效率η可由67%增大到84%,增加了17%。在150 ℃时,其储能密度变化均小于15%,如PBLZST-PLZST-2wt%CZT样品的储能密度变化为-10.16%。
其他文献
传统逆变器无法同时实现升降压功能,不能够应用在输入侧端口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而通过引入DC-DC变换器来实现升降压的逆变系统均为两级系统,其开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控制参数的耦合大大地增加了控制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基于Z源逆变器的单级升降压技术被提出,但是Z源逆变器本身也存在着电压增益低、输入输出不共地、输入电流断续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阻抗源
雷电流参数是防雷保护设计的基础。准确的雷电流实测参数既可以用于地区雷电大数据统计,为差异化防雷提供依据,又可以用于分析本次雷击故障位置、判断故障类型,指导单次事故检修。现有的雷电流测量功能单一,且测量装置在原理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准确获取全面的雷电流参数。这导致仅有雷电流幅值和陡度等少数参数被大量统计应用,不利于制定完善的防雷保护方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利用磁光材料对雷
学位
目前,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弃风限电”的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我国冬季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三北地区”。其造成弃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限于热电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导致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考虑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解耦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以提高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进而促进风电消纳。然而,为真正实现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完整地考虑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特性和热电系统运行调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以及城镇化人口增多,工业、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若未恰当处理将导致水中有机质(OM)、氮、磷和重金属等的污染。在合适的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水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通过解吸和扩散进入地表水中,刺激微生物生长,导致氧气的消耗。结果使沉积物受到严重污染,地表水水质恶化,水体变黑,出现异味,进而影响水生生物、公众健康,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本文在
近年来,过渡金属氟化物(MxFy,M=Fe,Mn,Co,Cu等)因具有高比容量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热点。氟化铁因具有高容量、高电压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受益于高离子键特性和小分子量,氟化铁与锂反应电位高达2.73V,比容量237mAh g-1。在各种晶体形式的氟化铁中,FeF3·0.33H2O具有独特的优点。与不含结晶水的普通ReO3型FeF3相比,六方钨青铜型F
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以及良好安全性能的电极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电极材料中较低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同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体积膨胀、粉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电极材料的储锂机制着手,研究具有快速储锂性能和结构稳定的赝电容储锂材料MoS2。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制备层间距扩大的MoS2,并系统研究扩层Mo
受环境保护的压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各国的重视.微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应用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整合各种能源到系统中,促进了分布式发电(DG)和可再生能源的渗透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缓解了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然而,由于分布式能源一般采用逆变器接口,增加了微网控制的难度,使得微网的运行特性与传统电网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微网的低惯性、出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又增加了维持能量平衡和网络稳定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比电池和传统双电层电容器具备更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存储电荷的媒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极的表面状态、成分结构和基本性质等因素的变化将显著影响电极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超级电容器的工作效率并产生不可逆转的能量损失。由于泡沫铜的三维网络骨架能够为电解液的扩散以及离子传递提供充足的传输通道,本课题以泡沫铜为铜源和集电器,研究铜基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学位
先进的储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优异的储能特性,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之中。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以无机材料为主,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成本、环保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应用。与无机电极材料相比,有机羰基电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环保、生物可再生、多样性、可设计性的优点,进而得到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机羰基小分子作为
学位
由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在短短七八年间发展迅猛,目前其光电效率已足以和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媲美。但电池器件中较为严重的迟滞现象、低稳定性以及原材料成本问题等诸多问题也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研究目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