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社会”是几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逻辑与现实需要,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校园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源头,和谐校园建设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文化和精神支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如何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行了以下论述。首先,对古今中外有关“和谐”及“和谐社会”的思想进行了溯源,并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对“和谐校园”的基本概念以及作者对和谐校园的理解进行阐述,认为和谐校园就是要促进高校内外人员、物质、制度、精神等各种不同成分、要素之间的协调有序,实现价值最大化。特别指出的是,和谐并非是静止状态,和谐也存在矛盾或漠视矛盾。和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其次,对我国高校现行体制下的高校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因素分析,发现不少高校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要达到和谐校园的目标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发生冲突、学生培养与就业需求矛盾扩大、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挤压、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校园周边存在安全隐患、校情民意难以充分表达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是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发展的功利化;二是高校管理体制过度行政化;三是高校主体认知错位;四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最后,和谐高校校园构建的对策研究。针对上章提出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构建原则和解决的对策。校园总体和谐是由校园内部和谐、校园外部和谐和校园总体功能一致性三者组成。以和谐理论和系统论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为基础,本文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和特色兴校的原则;坚持德育首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的原则;坚持学术自由和兼容并蓄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构建“人本管理、法治民主、公平正义、学术自由、文化多元、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环境和谐”的和谐校园。在建设和谐高校的基本对策方面,本文主要是从机制、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的。具体来说,本文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一是构建以规模和质量相互协调的发展机制;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四是理顺书记、院长和教授三者的关系;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六是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七是健全校情民意表达机制。总之,和谐高校校园的构建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成功与否,需要所有从事高教管理的人员乃至全社会付出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