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出现的以免疫功能低下、多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疾病发展过程中经常牵连胃肠道,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约30%-80%关于艾滋病患者腹泻的各种报告。近年来伴随着HAART疗法的广泛应用,尽管艾滋病腹泻病原学阳性者显著减少,但艾滋病患者所伴随的慢性腹泻症状并未显著降低。由于艾滋病腹泻致病病原体复杂和多样的临床表现,使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日渐成为困扰艾滋病救治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的专家组们经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精心制订了《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诊疗方案》,规范了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证治标准,根据临床部分腹泻患者反馈,疗效明显,这有力推动了临床诊疗工作,但一直缺乏一定样本量的系统综合研究分析。目的:本课题旨要在于选取一定样本量艾滋病腹泻患者,参照《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诊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治疗观察分析,从而验证《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诊疗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查找不足,进而完善方案,提高辩证的精准性,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参照《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诊疗方案》(下简称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主要症状及舌脉分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肠道湿热证,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治疗一周观察一次,共观察四周,观察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设置从生理、心理、独立、社会关系、环境、个人信仰方面的问卷调查从而综合客观评价中医辨证方案的疗效。结果:1.依据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出现频次比较,4周后分别与疗前比较,按中医辨证分型得出结论如下:(1)脾胃虚弱型:患者的腹泻频次整体呈递减趋势,通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胃脘痛、肢体困重、疲乏、腰膝无力频数均减少,呕吐次数增多,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痛、肢体困重、腰膝无力症状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腹泻频次整体呈递减趋势,通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胃脘痛、发热、肢体困重、疲乏、腰膝无力、手足不温频数均减少,呕吐次数增多,手足不温频数无改善,腹胀、腹痛、呕吐、发热、肢体困重、疲乏、腰膝无力症状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胃脘痛、发热、疲乏、手足不温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道湿热型:患者的腹泻频次整体呈递减趋势,通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腹痛、恶心、胃脘痛、肠鸣、发热、肢体困重、疲乏频数均减少,腹胀、腹痛、胃脘痛、肢体困重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肠鸣、发热、疲乏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据治疗前后个人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患者治疗4周不同时间的主要临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较少,4周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依据治疗前后体征疗效比较,患者的腹泻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7.0%。4.依据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比较,生存质量总积分、总体评价1、总体评价2、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个人信仰领域积分增加,生理领域积分减少,总积分、总体评价1、总体评价2、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领域、个人信仰领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常规生化检查4周治疗后与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诊疗方案在指导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诊疗过程中临床用之安全且效果显著,对改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2.中医诊疗方案在指导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三种腹泻类型除腹泻之外的症状改善如下:(1)脾胃虚弱型: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腰膝无力症状得到改善,呕吐加重。(2)脾肾阳虚型:腹胀、腹痛、发热、肢体困重、疲乏、腰膝无力的得到改善,呕吐加重。(3)肠道湿热型:腹胀、腹痛、胃脘痛、肢体困重得到改善。3.中医诊疗方案在指导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疗效显著。4.中医诊疗方案在指导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有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