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核电厂严重事故下的仪表进行可用性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证明,确定用于缓解和监测严重事故进程的仪表能以合理的可信度确保其在要求的时间内的有效性,以确保在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时能够正确获取电厂状态。同时,其可用性评价结果可用于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制定工作,对于核电厂严重事故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际上严重事故条件下仪表可用性分析相关的标准体系并未完全建立,但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的相关安全法规均明确要求必须证明用于缓解严重事故的仪表及设备在事故条件下可用。因此需要针对严重事故环境特点,对仪表可用性评价方法展开研究。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严重事故管理以及仪表质量鉴定相关法规及标准进行分析,明确了严重事故下仪表评价的要求及方向。同时对严重事故环境条件及其对仪表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明确了严重事故下仪表可用性评价要素。同时针对现有的评价的不足之处,探讨并研究了鉴定曲线包络法及电路仿真法,并形成了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法的完整评价流程。二.基于鉴定曲线包络法,对目前的主流压水堆核电厂进行了严重事故下仪表可用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仪表鉴定时的环境条件曲线与严重事故的环境条件曲线进行包络对比,结合分析仪表环境敏感因素,评价仪表的性能在严重事故条件下是否受到影响。在给出了部分评价结果的同时,对评价方法的可信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三.基于电路仿真法,对鉴定曲线包络法无法准确判断可用性的仪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该方法评价过程中,针对仪表电路特点建立简化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严重事故环境对其影响特征建立降级的电路特征,最后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计算其在各环境下的输出波形,并根据一定判据将仪表的可用性分为可用、降级可用及不可用三类。最后通过将具体仪表的评价结果同三里岛事故后仪表可用性检验报告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信度。本研究为严重事故下仪表可用性评价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较为完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