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意在通过个案研究、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陆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同身份类型女性角色20年间形象的流变进行梳理与对比,剖析当下女性角色身后潜伏的性别话语;进而探索此类角色对培养受众性别气质和性别观念的影响及其性别规训传播模式。当前,电视剧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形式之一。其中,现实题材电视剧一直是大陆电视剧市场最活跃的一股力量,每年不仅有数量上的保证还总有一两部会成为当年舆论的焦点。尤其是近20年来,一批现实题材剧集凭借对社会现状的高度写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反映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反映现实、建构文化观念、引导社会思潮的功能。因此,剧中反映的性别现实是对宏观社会整体性别观念的一种折射,现实题材电视因而是观察当代女性的绝佳窗口。近年来,一批看起来独立、有自我追求的新型现代女性形象出现在荧屏,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与之前的同类型角色相比,新的女性角色丰富生动,话语空间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女性角色被看的客体命运得到改变呢?本文的第二-四章采用分文本分析的方式,从8部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谈起,按照女性的社会身份将其分为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再加上近年来火热荧屏、引起众议的“第三者”角色三种类型,结合各自时代背景剖析角色背后的性别意识形态。20年间,女性的家庭角色虽然由90年代初主流话语下具有全部传统家庭美德却没有丝毫主体性可言的“道德圣母”形象转变为平民视角下突破“家庭空间”围困、话语空间上升、寻找自我认同的形象,但是角色本质上仍未摆脱对男性精神上的依赖;电视剧通过对安分守己、贤妻良母式妻子的赞颂和对追求独立与事业女性的暗贬,持续传播着“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的父权制家庭观念。20年来,以女性为叙事中心的职场剧数量较少,而且这些剧集大都是国有单位出资的主旋律作品,篇幅小,职业工种集中不具普适性,社会反响不强,典型角色较少。与此相对的是反映男性职业能力剧集数量较多,这种对比已可说明电视剧对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积极贡献的忽视。90年代,在鼓励观念革新、技术创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出一批技能高,观念新的现代职业女性,然而此时的女性在获得职业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性别身份,她们的性别言说在声势浩大的主流话语下成为一种“隐形书写”。2000年左右较典型的职业女性形象只有任长霞一位,且由于其特殊性,无法代表当下多数女性的职业状态,传播效果亦主要集中在主流话语领域。近几年,职业女性角色的性别刻板印象淡化,女性在职场上独立、自信、追求自我价值,但深究其本质发现仍存在男性中心话语对女性职业形象的偏见。所谓“女性职场剧”实质多是“偶像剧”,是当下商业电视赚取眼球的的噱头,因而无法在性别自觉下塑造职业女性角色的意义。“第三者”是90年代中后期荧屏中出现的女性新角色。就形象而言,电视剧往往通过年轻美貌的第三者和不修边幅的妻子进行对比,持续复制了男性视角的下的女性美,使女性处在“被看的地位”。而且,这一类型角色从90年代末忤逆伦理但主体意识强烈的形象被异化为主体意识没落甚至道德沦丧,这种女性主义的倒退体现了商业电视在利益驱使下对女性的消费和利用。纵观20年来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政治力量、父权文化、女性主义、大众文化和商业资本等多种力量的角逐下,女性角色由性别消失到拥有性别、角色类型丰富、生存空间和话语权扩大;但种种“量变”无法掩盖其本质上仍然缺乏主体性、处于被观赏的客体的事实;女性仍处于男性中心话语的漩涡,因而无法生产女性的新意义。另一方面女性角色中的父权意志更加隐蔽,它往往隐藏在看似具有女性意识的角色背后,经由媒介传播,非强制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众的性别观念;它通过对女性角色形象的各种美化或妖魔化巩固了男权至上的思想,制造出符合父权文化规范的身体和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父权文化对女性的贬低和控制经历了一个从肉体到灵魂,从显性到隐蔽的转变。女性角色怎样通过大众媒介实施对受众性别气质和观念的改造?在第五章第一节,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手术刀,剖析了女性角色对受众实施规训的技术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福柯的“规训”理论,在此框架下着重描述了20年来在多种力量不断交织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是怎样作为一种“知识”对受众进行塑造,让人变得驯服并且将规训内化为自己作为主体的一部分,由被规训的“客体”成为规训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勾勒现实题材电视剧传播中性别文化规训运动模式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