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基材料设计构筑及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基材料中的钒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多种氧化态,可以实现多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钒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晶体结构,可以实现嵌入客体离子而减少对材料主体结构的破坏。因此,近年来钒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多价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然而钒基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仍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这也阻碍了钒基材料在电池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择钒酸盐及钒氧化物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碳包覆、磷化等方法提升钒酸盐材料的储锂性能并探究其储锂机理;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对钒氧化物进行原位结构转变,提高其储锌性能并对其转变机理和储能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了钒酸铁纳米线,随后实现多巴胺在纳米线表面的原位聚合,并对其进行气相磷化制备了磷功能化的Fe2VO4/氮掺杂碳包覆的介孔纳米线材料。结果显示介孔纳米线的比表面积达到了97 m~2g-1,因此具有高的反应活性面积。氮、磷掺杂及碳包覆的结构有效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而材料的介孔形貌也有效缓解了反应过程由于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磷掺杂不仅增强了活性物质的整体电荷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而且通过P-C和Fe-O-P键共价“桥接”了碳层和Fe2VO4材料。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磷掺杂降低了Fe2VO4的禁带宽度,提升了材料的本征电导率。同时,P-Fe2VO4/NCMNWs材料具有优越的储锂性能:材料在0.5、5和10 A g-1下分别具有550、486和282 m A h g-1的放电比容量,并在循环250、500和1000圈后保持为1002、533和364 m A h g-1。(2)通过在电化学过程中水合二氧化钒/碳布(VOH/CC)材料的原位结构转化,获得柔性碱式钒酸锌/碳布(Zn VOH/CC)材料。这归因于电化学过程中部分H+/Zn2+的不可逆脱嵌使得初始的VOH/CC逐渐转变为Zn VOH/CC电极材料。Zn VOH/CC材料独特的结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I)碳布和纳米片结构可实现材料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实现电子/离子的迅速转移;(II)结晶水、层间锌离子和晶格缺陷的存在增加了活性物质的电导率和反应位点,从而实现了以插层赝电容为机理的电化学反应;(III)活性物质与碳布之间的结合力强,可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团聚和溶解。基于以上协同作用,Zn VOH/CC材料在0.5和20 A g-1下分别具有337和132 m A h g-1的放电比容量,并在20 A g-1下进行5000次充放电后,容量仍保持为135 m A h g-1。将Zn VOH/CC与Zn/CC负极组装成柔性器件,该柔性器件也展现出优异的储锌性能,材料在10 A g-1下进行170次充放电后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84 m A h g-1。电池在折叠和打孔的情况下均可以正常工作,表明它具有出色的柔性和安全性。这一章节工作通过电化学原位转化策略,构建了高性能柔性锌离子电池电极。
其他文献
硅基电路板上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增加一倍,微处理器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便是大家熟知的摩尔定律。然而随着晶体管电路接近性能极限,高温和漏电始终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半导体发展路线图开始放缓。为了不让摩尔定律失效,科学家引入电子自旋去发展了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电子学。传统的半导体器件包括晶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这些器件与自旋电子学器件相比,集成化较低、能耗偏高、运算速度过慢,很难继
卵转铁蛋白(OVT)是含铁的蛋白成员之一,众所周知的就是它表现出的抗菌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为部分水解OVT衍生的肽,而这种肽的特殊性能有的没有被认知。为了开发OVT抗菌肽,本研究以OVT为酶解原料,抗菌活性为筛选条件,将酶解效果最佳的酶解产物,通过分离纯化技术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肽段,并对其抗菌机制深入研究。通过肽的作用机制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靶向细菌细胞的载药纳米系统。然后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验证
本文基于茶叶中微生物的检测现状提出了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technology,SELEX)筛选出特异性适配体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联用对大肠杆菌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1、以大肠杆菌为目标靶分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化学工业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对淡水资源的污染为例,印染行业废水中的染料、重金属及医药行业废水中的如抗生素、激素及抗炎药等均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在诸多高级氧化技术(AOPs)中,芬顿(Fenton)氧化技术由于设备工艺简单、矿化能力强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处理环境污水,而压电催化作为新型的AOPs技术也在近十年间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以江西省赣县金钩形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原位采样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崩岗治理前后土壤质量以及不同模式效益,采用网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生态防护型治理模式崩岗土壤理化性质参数与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选取并构建了三种治理模式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与多层次模糊相结合的方法对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可以合成多种对昆虫、螨虫和线虫等无脊椎动物具有杀虫活性的晶体蛋白以及一些小分子杀虫活性物质的芽胞杆菌,现已成为微生物制剂开发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对其杀虫晶体蛋白的杀虫机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关于Bt作为一种昆虫病原菌在杀虫过程中与宿主互作的方式还不是很清楚。本课题组前期发现了一些致病因子及其作用方式如Bel、Bmp1、Nep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氮(NO),会直接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并危害动植物健康。针对NO的去除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选择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一方面该方法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高温加热产生的废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该方法需要使用氨气或甲烷等燃料气作为还原剂,反应成本高。光催
第一部分LP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miR-223表达变化及对NF-κB活性的调控目的 本实验借助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来构建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检测miR-223及连环素p120(p120)表达变化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LPS所致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及相关文献,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LPS(0.1μg/ml、1μg/
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花岗岩脱硅富铁铝作用强烈,风化程度高,易形成深厚的风化壳,为崩岗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剖面垂直分异性是导致其非均质结构和特殊力学特性的根本原因。花岗岩残积土的主要胶结物质包括有机质、粘粒和铁铝氧化物,其中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对其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分析了花岗岩发育土壤颗粒组成对抗剪强度等力学特性的影响,而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发育土壤力学特
油菜机械化收获后含杂率高低直接影响后续油菜籽的安全储存以及油料榨取,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油菜联合收获以及筛分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油菜籽粒细小不易分离导致收获后籽粒含杂率高、人工复清劳动强度大、缺乏晾晒前机械化复清装备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适于油菜联合收获作业后含杂油菜籽的复清机(以下简称含杂油菜籽复清机),实现含杂油菜籽的输送、筛分清选和气流风选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