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进行交易,只有当他们的持股比例达到某一限值时才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因此,国外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行为。而就国内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本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只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而股权分置时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主要也是为了兑现股改承诺而被动增持。直至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后大规模的股东增持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才密集出现,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国内专门对股东增持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章也非常少。由于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实质上属于内部人交易,因此,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普遍采用事件研究法,且都得到相似结论: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在对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已有的文献进行回顾后,为更清楚的了解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相关背景,本文简要的阐述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相关制度背景。接下来本文结合中国A股市场实际情况,分别对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公司股份的动机进行分析,发现控股大股东增持的动机主要包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稳定公司股价;巩固其控股地位,抵御敌意收购;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为上市公司未来的再融资方案顺利进行;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套利。而非控股大股东的增持动机主要有财务投资;提高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甚至达到控股的目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存在套利空间。高管的增持动机主要有: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利用公司尚未公布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存在套利空间。三类股东增持的动机中均包括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存在套利空间。而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增持的最主要动因则是期望通过增持,稳定公司股价,这与信号传递理论相符合。
鉴于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维护自身形象等动机而增持公司股份,因此,本文接下来以理论视角从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监管控制效应假说以及隧道效应假说分别对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进行分析。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等内部人具有信息优势,更了解公司的真实内在价值,而外部投资者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来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但中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有存在很大漏洞。在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信号传递理论上市公司股东的增持行为则会向市场传递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同时股东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的信号。在分析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时,认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代理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以谋取私人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导致管理者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当上市公司的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时,其占有被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会增大,从而使高管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的利益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的利益的目标也将趋于一致,从而激发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而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公司管理层的有效监管机制。监管控制效应假说则认为公司真正有效的监督来源于股东内部的监督。而相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更有能力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管。当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增持,会使其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此时控股大股东以及非控股大股东会有更强烈的意愿与动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为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以及非控股大股东增持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对于公司长期股价的上涨具有提振的作用。但当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又会存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即“隧道效应”假说。根据“隧道效应”假说,上市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可以对控股大股东的控制权形成一定的约束。因此,当上市公司非控股大股东进行增持,提高自身的持股比例,不仅可以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同时还可以弥补上市公司对控股大股东监管缺位的问题,从而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而促进公司股价的上涨。
为证实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选取2008年8月27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中国A股市场上发布股东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买入—持有收益率对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的短期和长期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对公司股价的短期影响时,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公告期前后20天是否存在累积的超常收益,来检验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公告是否有具有正向的信号传递效应,并以T检验来检测其显著程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东增持公告的确能产生正向的信号传递效应,即市场认可其为利好消息,增持能起到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支撑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严重,增持公告发布之前市场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本文还按照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增持进行分类,并分别考察他们的短期股价变化,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增持和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均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且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对上市公司股价有着更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公司高管增持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市场趋势。而就增持比例的差异性及样本的分布频数,又将总体样本分为增持比例小于0.1%,增持比例介于[0.1%,0.5%)之间,增持比例介于[0.5%,1%),增持比例介于[1%,2%)之间和增持比例大于2%五类,分别对其短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增持比例超过2%和小于0.1%的样本组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而其他样本组表现并不显著。
此外,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的长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上市公司长期股价变化时,在原短期样本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宣告股份增持的11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长期股价变化的样本,通过买入—持有收益率计算样本公司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发现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三年内的股价表现均明显好于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增持公司股票的年化超额收益均出现逐年递减的现象,总体而言,增持后第三年被增持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会略逊色于市场。同时,仍然按照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进行分类,结果发现长期内三类股东增持后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其中非控股大股东增持的超额收益最高,控股大股东次之,高管增持的长期超额收益率最低;且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持续性最强,而高管增持对公司股价的长期影响的持续性最弱。而就不同增持比例具体细分,发现增持比例越高,意味着股东越看好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对公司的股价越有信心,公司越有可能获得较多的超额收益。其中,长期表现最好的是增持比例超过2%的样本组,但与样本总体不同,增持后的第三年仍可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
因此,本文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会存在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对公司股价具有提振的作用。
在对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已有的文献进行回顾后,为更清楚的了解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相关背景,本文简要的阐述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及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相关制度背景。接下来本文结合中国A股市场实际情况,分别对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公司股份的动机进行分析,发现控股大股东增持的动机主要包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稳定公司股价;巩固其控股地位,抵御敌意收购;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为上市公司未来的再融资方案顺利进行;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套利。而非控股大股东的增持动机主要有财务投资;提高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甚至达到控股的目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存在套利空间。高管的增持动机主要有: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利用公司尚未公布信息进行内幕交易;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存在套利空间。三类股东增持的动机中均包括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存在套利空间。而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增持的最主要动因则是期望通过增持,稳定公司股价,这与信号传递理论相符合。
鉴于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维护自身形象等动机而增持公司股份,因此,本文接下来以理论视角从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监管控制效应假说以及隧道效应假说分别对中国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进行分析。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等内部人具有信息优势,更了解公司的真实内在价值,而外部投资者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来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但中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有存在很大漏洞。在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信号传递理论上市公司股东的增持行为则会向市场传递公司的股价被低估,同时股东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的信号。在分析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时,认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代理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以谋取私人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导致管理者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代理成本。当上市公司的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时,其占有被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会增大,从而使高管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的利益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的利益的目标也将趋于一致,从而激发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而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公司管理层的有效监管机制。监管控制效应假说则认为公司真正有效的监督来源于股东内部的监督。而相对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更有能力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管。当控股大股东和非控股大股东增持,会使其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此时控股大股东以及非控股大股东会有更强烈的意愿与动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为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以及非控股大股东增持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对于公司长期股价的上涨具有提振的作用。但当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又会存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即“隧道效应”假说。根据“隧道效应”假说,上市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可以对控股大股东的控制权形成一定的约束。因此,当上市公司非控股大股东进行增持,提高自身的持股比例,不仅可以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同时还可以弥补上市公司对控股大股东监管缺位的问题,从而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而促进公司股价的上涨。
为证实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选取2008年8月27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中国A股市场上发布股东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买入—持有收益率对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的短期和长期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对公司股价的短期影响时,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公告期前后20天是否存在累积的超常收益,来检验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公告是否有具有正向的信号传递效应,并以T检验来检测其显著程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东增持公告的确能产生正向的信号传递效应,即市场认可其为利好消息,增持能起到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支撑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严重,增持公告发布之前市场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本文还按照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增持进行分类,并分别考察他们的短期股价变化,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增持和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均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且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对上市公司股价有着更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公司高管增持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市场趋势。而就增持比例的差异性及样本的分布频数,又将总体样本分为增持比例小于0.1%,增持比例介于[0.1%,0.5%)之间,增持比例介于[0.5%,1%),增持比例介于[1%,2%)之间和增持比例大于2%五类,分别对其短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增持比例超过2%和小于0.1%的样本组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而其他样本组表现并不显著。
此外,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的长期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上市公司长期股价变化时,在原短期样本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宣告股份增持的11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长期股价变化的样本,通过买入—持有收益率计算样本公司的长期超额收益率。发现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三年内的股价表现均明显好于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增持公司股票的年化超额收益均出现逐年递减的现象,总体而言,增持后第三年被增持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会略逊色于市场。同时,仍然按照控股大股东、非控股大股东以及高管进行分类,结果发现长期内三类股东增持后均可以获得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其中非控股大股东增持的超额收益最高,控股大股东次之,高管增持的长期超额收益率最低;且非控股大股东增持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持续性最强,而高管增持对公司股价的长期影响的持续性最弱。而就不同增持比例具体细分,发现增持比例越高,意味着股东越看好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对公司的股价越有信心,公司越有可能获得较多的超额收益。其中,长期表现最好的是增持比例超过2%的样本组,但与样本总体不同,增持后的第三年仍可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
因此,本文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会存在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对公司股价具有提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