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科技的急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如“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它们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习惯。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式的巨变带动了教育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发生转变,这些转变在为教师增权益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技术伴随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已经无处不在,尤其是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必须将新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胜任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工作。2005年,美国学者Mishra和Koehler首次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TPACK是对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继承和发展,很快就受到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TPACK开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重点综述和分析了TPACK的内涵及数学教师TPACK框架,以及国内外有关TPACK的研究和成果。在借鉴国外主流的TPACK测量工具和数学TPACK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师TPACK调查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TPACK水平,进一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TPACK的构成以及相互关系,及检验TPACK在性别、学历、职称、学历、教龄和年龄上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教师校际协作教研”作为发展TPACK的策略,设计了“教案互评”和“课堂视频解读”两个主题活动,组织20名教师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教研。根据教研内容、教研效果调查问卷和部分教师的访谈数据,对教师校际协作教研的实施效果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数学教师TPACK调查问卷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2)所参加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教师TPACK七种知识在性别、职称、学历上均无显著差异;(3)所参加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教师TPACK七种知识中的TPK、PCK及TPCK在教龄和年龄上存在细微差异;(4)教师校际协作教研有效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TPACK的发展;(5)“教案互评”主题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6)“课堂视频解读”主题教研活动有助于发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一般教学法中有关学生的知识;(7)教师的技术知识水平没有显著提高。 此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和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