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2.9亿,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头号杀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内膜破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细胞相对或绝对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临床病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使缺血部位心肌细胞再次获得血液供应,挽救濒危坏死心肌细胞。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网络申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共55833例,介入治疗的死亡率为0.21%[1]。虽然目前急诊PCI技术已日趋成熟,但仍有部分STEMI患者即使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率仍较高。哪些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哪些因素决定了患者的高死亡风险,如何早期识别高危患者,这给临床大夫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临床预测模型方案,也就是通过已知来预测未知,把已知的资料通过复杂的公式来计算未知的将来,其本质就是回归建模分析,发现规律,预测未来。Bangalore S等比较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采取植入冠脉支架和冠脉搭桥手术疗效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应用给予冠状动脉部位及病变性质赋值的syntax评分决定手术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推动syntax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医生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决策方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预后评分系统(GRACE评分)是通过收集患者的年龄、心率、收缩压、肌酐水平、Killip分级、有无心脏骤停、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记物有无升高指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及院外6个月内的死亡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发现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国内陈韵岱等运用预测模型方法分析发现年龄>65岁,再灌注时间>6小时,侧支血流≤1级,入院血糖>13mmol/L,急诊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IABP的使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彭育红等再次针对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进行了分析,5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发现女性,Killip分级≥2分,PCI前TIMI分级≤2,急诊PCI前血栓评分≥4分,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6小时是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给予各危险因素赋值,建立预测模型,前瞻性选取9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率的预测评估,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近2年我国推行胸痛中心的建设,使更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仍有部分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较高,本研究依托近2年河北省胸痛中心建设的大数据拟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高危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发现高危急诊PCI患者的依据。对高危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的目的。第一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筛查目的:通过分析数据筛选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结果和胸痛相关数据,应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P<0.20的因素,应用向前逐步迭代法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出与发生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16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OR值5.86,95%可信区间为2.03-16.92,P=0.001;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01;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01;Killip分级:相对于KillipⅠ级患者,KillipⅡ级患者OR值8.13,95%可信区间为2.03-32.61,P=0.003;KillipⅢ级患者OR值5.51,95%可信区间为0.90-33.56,P=0.064;KillipⅣ级患者OR值17.31,95%可信区间为3.69-81.27,P=0.001;LM病变OR值44.25,95%可信区间为3.96-494.05,P=0.002;TIMI血流分级:相对于TIMI血流3级患者,TIMI血流2级患者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0.22-4.78,P=0.986,TIMI血流1级患者OR值72.93,95%可信区间为38.54-138.00,P=0.001,TIMI血流0级患者OR值171.83,95%可信区间为28.46-1037.51,P=0.001;Syntax评分OR值1.07,95%可信区间为1.01-1.12,P=0.019;CK-MB峰值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43;BMI的OR值0.85,95%可信区间为0.74-0.98,P=0.024;LDL-C的OR值0.44,95%可信区间为0.21-0.91,P=0.027;EF的OR值0.81,95%可信区间为0.75-0.86,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OR值0.1,95%可信区间为0.03-0.30,P=0.001;应用ACEI/ARB的OR值0.13,95%可信区间为0.04-0.44,P=0.001。小结: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出女性、Killip分级、LM病变、TIMI血流分级、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yntax评分、CK-MB峰值是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而BMI、EF、LDL-C水平以及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是院内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与总缺血时间的关系目的:第一部分研究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整混杂因素进一步确定总缺血时间与该类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结果和胸痛相关数据,将院内死亡与否作为因变量,总缺血时间作为自变量,通过调整第一部分获得的潜在的混杂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总缺血时间和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首先,我们将总缺血时间分为四个等级,即≤120分钟,121-240分钟,241-360分钟和≥361分钟。随后,我们验证了第一部分发现的危险因素与总缺血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发现EF与总缺血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与总缺血时间无交互作用(P均>0.17);随即我们按EF是否正常将数据分层,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EF<50%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与总缺血时间OR值(95%confidence interval)分别为1.00(reference),1.02(1.01,1.16),1.04(1.02,1.39),1.49(1.16,1.64)(P for trend=0.02);EF>50%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死亡与总缺血时间关系的OR值(95%confidence interval)为1.00(reference),1.04(0.84,1.27),2.45(1.09,3.41),1.25(1.08,2.02)(P for trend=0.14)。小结:通过调整混杂因素,EF<50%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总缺血时间≥361分钟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比总缺血时间≤120分钟的患者高49%,然而在EF≥50%的患者未发现总缺血时间与院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第三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目的:当前,如何准确评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的预后仍不清楚,并且可能因人群,医院和数据集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结局变量为院内死亡率。应用最小绝对收敛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模型选择与院内死亡风险最相关的预测因子,应用筛选出来的预测因子构建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临床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116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初始集,另316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验证集。在初始集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了14项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分别为:性别,Killip分级,左主干病变(LM),血栓评分,TIMI血流,术中慢血流,IABP的应用,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CEI/ARB),症状发作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to-door time,SDT),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to-balloon time,SBT),syntax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K-MB峰值。应用上述预测因子建立了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表示。应用该模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初始集:AUC=0.987,95%可信区间:0.981-0.994,P=0.003;模型校准度:P=0.722;验证集:AUC=0.990,95%可信区间:0.987-0.998,P=0.007,模型校准度:P=0.669)。DCA曲线显示该模型能提供很好的临床净获益。小结:本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颖、简单并且准确的预测模型,用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该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其包括14项预测因子,每项预测因子对应相应分值,最后计算总分值所对应的院内死亡率,从而准确计算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