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CVD)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2.9亿,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的头号杀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内膜破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细胞相对或绝对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临床病症。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使缺血部位心肌细胞再次获得血液供应,挽救濒危坏死心肌细胞。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网络申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共55833例,介入治疗的死亡率为0.21%[1]。虽然目前急诊PCI技术已日趋成熟,但仍有部分STEMI患者即使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率仍较高。哪些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哪些因素决定了患者的高死亡风险,如何早期识别高危患者,这给临床大夫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临床预测模型方案,也就是通过已知来预测未知,把已知的资料通过复杂的公式来计算未知的将来,其本质就是回归建模分析,发现规律,预测未来。Bangalore S等比较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采取植入冠脉支架和冠脉搭桥手术疗效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应用给予冠状动脉部位及病变性质赋值的syntax评分决定手术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推动syntax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指导临床医生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决策方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预后评分系统(GRACE评分)是通过收集患者的年龄、心率、收缩压、肌酐水平、Killip分级、有无心脏骤停、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记物有无升高指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及院外6个月内的死亡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发现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国内陈韵岱等运用预测模型方法分析发现年龄>65岁,再灌注时间>6小时,侧支血流≤1级,入院血糖>13mmol/L,急诊PCI前血栓评分≥4分和PCI前IABP的使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彭育红等再次针对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进行了分析,5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发现女性,Killip分级≥2分,PCI前TIMI分级≤2,急诊PCI前血栓评分≥4分,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6小时是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给予各危险因素赋值,建立预测模型,前瞻性选取9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率的预测评估,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近2年我国推行胸痛中心的建设,使更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仍有部分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较高,本研究依托近2年河北省胸痛中心建设的大数据拟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高危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发现高危急诊PCI患者的依据。对高危患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的目的。第一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筛查目的:通过分析数据筛选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结果和胸痛相关数据,应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P<0.20的因素,应用向前逐步迭代法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出与发生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16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OR值5.86,95%可信区间为2.03-16.92,P=0.001;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01;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01;Killip分级:相对于KillipⅠ级患者,KillipⅡ级患者OR值8.13,95%可信区间为2.03-32.61,P=0.003;KillipⅢ级患者OR值5.51,95%可信区间为0.90-33.56,P=0.064;KillipⅣ级患者OR值17.31,95%可信区间为3.69-81.27,P=0.001;LM病变OR值44.25,95%可信区间为3.96-494.05,P=0.002;TIMI血流分级:相对于TIMI血流3级患者,TIMI血流2级患者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0.22-4.78,P=0.986,TIMI血流1级患者OR值72.93,95%可信区间为38.54-138.00,P=0.001,TIMI血流0级患者OR值171.83,95%可信区间为28.46-1037.51,P=0.001;Syntax评分OR值1.07,95%可信区间为1.01-1.12,P=0.019;CK-MB峰值OR值1.01,95%可信区间为1.00-1.02,P=0.043;BMI的OR值0.85,95%可信区间为0.74-0.98,P=0.024;LDL-C的OR值0.44,95%可信区间为0.21-0.91,P=0.027;EF的OR值0.81,95%可信区间为0.75-0.86,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OR值0.1,95%可信区间为0.03-0.30,P=0.001;应用ACEI/ARB的OR值0.13,95%可信区间为0.04-0.44,P=0.001。小结:本研究通过收集、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相关数据,筛选出女性、Killip分级、LM病变、TIMI血流分级、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yntax评分、CK-MB峰值是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而BMI、EF、LDL-C水平以及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是院内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与总缺血时间的关系目的:第一部分研究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总缺血时间)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整混杂因素进一步确定总缺血时间与该类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结果和胸痛相关数据,将院内死亡与否作为因变量,总缺血时间作为自变量,通过调整第一部分获得的潜在的混杂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总缺血时间和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首先,我们将总缺血时间分为四个等级,即≤120分钟,121-240分钟,241-360分钟和≥361分钟。随后,我们验证了第一部分发现的危险因素与总缺血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发现EF与总缺血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与总缺血时间无交互作用(P均>0.17);随即我们按EF是否正常将数据分层,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EF<50%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与总缺血时间OR值(95%confidence interval)分别为1.00(reference),1.02(1.01,1.16),1.04(1.02,1.39),1.49(1.16,1.64)(P for trend=0.02);EF>50%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死亡与总缺血时间关系的OR值(95%confidence interval)为1.00(reference),1.04(0.84,1.27),2.45(1.09,3.41),1.25(1.08,2.02)(P for trend=0.14)。小结:通过调整混杂因素,EF<50%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总缺血时间≥361分钟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比总缺血时间≤120分钟的患者高49%,然而在EF≥50%的患者未发现总缺血时间与院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第三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目的:当前,如何准确评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的预后仍不清楚,并且可能因人群,医院和数据集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观察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结局变量为院内死亡率。应用最小绝对收敛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模型选择与院内死亡风险最相关的预测因子,应用筛选出来的预测因子构建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临床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116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初始集,另316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入了验证集。在初始集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了14项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分别为:性别,Killip分级,左主干病变(LM),血栓评分,TIMI血流,术中慢血流,IABP的应用,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CEI/ARB),症状发作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to-door time,SDT),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to-balloon time,SBT),syntax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K-MB峰值。应用上述预测因子建立了预测模型,以列线图表示。应用该模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初始集:AUC=0.987,95%可信区间:0.981-0.994,P=0.003;模型校准度:P=0.722;验证集:AUC=0.990,95%可信区间:0.987-0.998,P=0.007,模型校准度:P=0.669)。DCA曲线显示该模型能提供很好的临床净获益。小结:本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颖、简单并且准确的预测模型,用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该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其包括14项预测因子,每项预测因子对应相应分值,最后计算总分值所对应的院内死亡率,从而准确计算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
其他文献
氧化锌(ZnO)由于具有宽带隙(~3.37 e V)和大的激子结合能(~60 me V),研究其在紫外-可见波段的发光对于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锌纳米材料,如纳米线展现多个发光带,包含带边发光和深能级发光。其中带边紫外发光带受激子-声子耦合(Exciton-Phonon Coupling,EPC)作用影响,相关的发光峰会发生劈裂,且受到外部环境如温度,压力,电磁场的调控,由此所发
学位
自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激增,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很高,昂贵的医疗费用支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靶器官的胰岛素抵抗,能量代谢障碍与2型糖尿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天然多酚化合物,
学位
第一部分Crx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目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的发病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解析肺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十分重要。锥杆同源框基因(cone-rod homeobox,Crx)作为一种致癌转录因子促进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其表达与肺腺癌预后相关,但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检测Crx在肺腺癌组织
学位
<正>建筑施工企业直营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在建筑施工行业,分直营和非直营两种管理模式,直营模式简单的理解,就是不接受"挂靠"或"联营",非直营模式与之相反。直营模式在经营层面表现为自营,项目承接靠自身的经营能力,基本不依赖外部资源。在管理层面表现为完全靠自身进行资源投入、靠管控水平提升进行价值创造、靠总部集中管控方式传导管理意志、靠管理重心全面下移至项目听见"炮火"的声音。直营模式对经营、生产、管
期刊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5%,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或无蛋白尿但伴有其他脏器受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未明。理论认为可能是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降低引起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进而导致母体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除了及时终止妊娠,目前尚无其他治疗方法能治愈子痫前期。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子痫
学位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组织缓激肽蛋白KLK11参与压力过载心肌肥厚的通路调节途径及激活方式,揭示KLK11在心肌细胞肥大中对AKT-m TOR信号通路及下游蛋白起到的调节作用,期待能在分子水平上明确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缓激肽酶KLK11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利用动物模型(主动脉缩窄制备小鼠心肌肥厚,通过超声心动图验证)和临床人体捐献心脏器官样本,采用实时荧光
学位
第一部分定量脑电参数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中线移位距离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y,QEEG)数据有助于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前瞻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的队列人群,研究QEEG参数与LHI患者的放射影像学指标(梗死体积、中线移位距离
学位
第一部分杠柳次苷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目的:通过研究杠柳次苷(Periplocymarin,PPM)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相关标志蛋白表达等的影响,探讨PPM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为PPM应用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M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结肠癌细胞株(HCT 116、SW480、RKO、HT-29)增殖活性的影响。2.应用流式
学位
癌症仍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GLOBOCAN 2020统计2020年新发病例约为2千万例,在女性群体中乳腺癌为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主要原因:约68万例死亡,占肿瘤死亡比例的15.5%。目前尽管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甚至靶向和免疫疗法得到了发展,但手术仍然是实体肿瘤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实施离不开麻醉的参与。麻醉及麻醉药物在接受手术治疗或非手术镇静等特定条件下(如入住重症监护病
学位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全球性健康问题,我国约有3亿人患有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炎等慢性肝病,如不及时治疗会进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或逆转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这一状况迫切需要开发基于发病机制的肝纤维化疗法。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