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的认定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ov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驾驶罪作为抽象危险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被过度、扩张适用的情形。实务中存在“挪车”这样一类案件。在研究该类案件的认定之前,需明确危险驾驶罪的相关规范依据。行为人“挪车”必然会发动机动车辆引擎并行驶,因此属于已经着手“驾驶”行为。同时,行为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存在明确的标准,此种规定使得其在司法实践适用中也很清晰,仅需严格执行即可。此外,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的行为很难从主观方面寻求出罪的可能。在此前提下,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中,存在解释空间的部分主要涉及道路的类型及机动车的类型,对二者如何进行认定会影响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行为的定性。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的行为是否成立危险驾驶罪,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该行为是否侵害了危险驾驶罪保护的法益,是否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抽象危险,具体应当如何认定都没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依照普通醉驾案件的裁判模式对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类的案件进行认定,通常情况下,只要行为人存在醉酒驾驶的行为,法官即会认为行为人的行为侵害到法益,进而作“入罪化”处理,这其实背离了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的本质。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法官往往仅按照对法条文义的理解来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将事实认定与规范评价混为一谈。实务中的道路类型纷繁多样、机动车类型也是种类繁多,行为人会在众多不同的情况下挪车,但这些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在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时,需从规范目的出发,考量行为是否具有抽象危险,判断其是否侵害了危险驾驶罪保护的法益也即公共安全,行为的违法性是否达到需要刑法进行规制的程度。在对行为人挪车时的道路和机动车类型进行解释时,需从实质解释的立场出发,采用目的解释的解释方法。不能仅关注行为人驾驶的机动车以及行为发生的地点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应当对危险行为进行实质性的判断,仅在文义上符合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需要被科处刑罚的行为需要被排除。因此,对于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的这类案件,需依据个案的情况来分析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的可能性的大小,客观地评价行为人的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程度,判断行为是否达到了侵害道路交通安全及不特定或多数行人、车辆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安全的程度,是否产生了抽象的危险,要以保护的法益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判断来指导法官对构成要件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依据“道路”“机动车”的不同类型分情况进行讨论,明确该类案件中“道路”和“机动车”的范围,并排列组合出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处理,分析醉酒型危险驾驶中的“挪车”需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对于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的行为,既不能一律入罪,也不能简单出罪。如此能够实现对醉酒型危险驾驶中“挪车”这类案件的合理认定,平衡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以及法益保护机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其他文献
本文从支架搭设、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本人实际经验,对各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西南山区管道埋设地质条件复杂,多条管道在同一管道廊带并行敷设,每条管线均采用独立的阴极保护系统,线路阴极保护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风险。对西南山区并行管道阴极保护
本文以某型排量为125mL/r正开口配流盘闭式轴向柱塞变量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考虑三大摩擦副泄漏因素时泵的瞬时流量输出特性展开了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二章,计算绘制了正开口配流盘过流面积曲线;建立了考虑三大摩擦副泄漏因素下柱塞泵单柱塞腔瞬时压力模型及柱塞泵瞬时输出流量数学模
目前我国医院属于供小于求的状况,导致医院往往人流量非常大,在医院就诊后患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排队拿药。由于医院人多且环境嘈杂,加之患者本身身体就处于不舒服状态,所以会导致患者在花费大量时间排队拿药的时候感觉很难受,带来不佳体验。对于医院而言,由于人流量众多,医院需要腾出大量场地来供患者排队买药,同时还需要专门的人手来负责药物销售管理,所以对于医院而言如果能够节省这一环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
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作为其代表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美、欧等国家较早开始许可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为了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远赴海外申请道路测试许可。随着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道路测试需求的增加,为了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便利,2017年北京市率先
在定义最小鲁棒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参考轨迹对系统鲁棒性的影响以及当前参考轨迹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设定值跟踪参考轨迹和扰动回复参考轨迹叠加的新的参考轨迹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