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但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矛盾交织的阶段。复杂、动荡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既为我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条件,又对其抗击外来经济冲击和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企业如何把握机遇、扬长避短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真正塑造一国经济和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资源配置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管理,那么劳动力能否成为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关键资源?本文主要从人工成本的角度,总结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展脉络和核心内容,来分析和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回顾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人工成本问题的研究文献:一是人工成本概念的涵义、性质、范畴和涉及领域的演变和拓展;二是人工成本与竞争优势、资本和生产率三个关键变量的相互关系;三是人工成本研究中的政府规制与政府政策、最低工资、工会与集体谈判和汇率这四种影响因素。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对我国劳动经济学有关人工成本理论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经过上述研究过程,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第一,人工成本的涵义、性质、范畴和涉及的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和拓宽的过程。人工成本从早期认为仅仅是雇主对工资的另一种叫法,到后来逐渐把工资、薪水、补贴、雇主对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其它雇员福利等都囊括进来;人工成本从原来被认为是变动成本,到后来被普遍认定为固定成本;从早期比较关注总人工成本和单位人工成本,到后来逐渐拓展到直接人工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和人工成本趋同等范畴;从早期研究只限于制造业,到后来逐渐延伸至服务业、非营利组织等领域。 第二,人工成本理论研究与经济实践紧密相关,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需要密切关注人工成本的阶段。在美国的相关研究中,关于人工成本问题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两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期出现在1985-1989年,当时世界上出现了若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像亚洲的“四小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第二个高潮期出现在1995-2005这10年,这时期的研究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种研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充分证明人工成本研究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目前我国不仅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对于人工成本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需要给予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更多的重视,并取得能够引领实践发展的理论突破。 第三,竞争优势、资本、生产率是人工成本研究的关键变量,关于人工成本与这三个关键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人工成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构成了研究的基本框架。这种关系主要包括:人工成本的削减会带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人工成本的减少也会导致出口份额的增加,进而提高一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当人工成本的产出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时提高人工成本会减少资本形成,在投资地与宗主国具有相似环境的前提下,资本更乐于投向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长意味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快于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单位人工成本的下降幅度与生产率的上升幅度却并不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生产率的增长可能反映了技术进步和人工成本投入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四,政府规制与政府政策、最低工资、工会与集体谈判、汇率,是人工成本研究的四个重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方面的主要结论包括:劳动力的税收将会部分地来源于雇主并因此增加了雇主的人工成本,政府在劳动力方面的税收和财政政策会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最低工资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其会拉高总人工成本并带来对出口、投资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而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其会降低单位人工成本并促进经济增长;工会的影响也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工会的存在会增加人工成本,但工会与雇主展开的集体谈判有时也会从整体上起到抑制人工成本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有效贬值会造成其相对单位人工成本的降低,进而提高该地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