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 B. avium)属波氏杆菌属,被公认为一种能够引起家禽和野禽严重支气管炎的动物性病原。对鸡胚主要造成死亡和低孵化率;对雏鸡主要引起急性死亡和鼻炎;在成年鸡主要引起眼炎。该菌不仅可引起家禽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而且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而导致免疫功能暂时或永久性紊乱,进而对病原微生物更加敏感的一种状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病毒,最早于1958年从患有内脏淋巴肿瘤的火鸡体内分离出,可导致鸡生长迟缓、发育受阻和肿瘤病变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EV除引起原发性感染外,更重要的是损害机体免疫器官,使其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并发症和继发感染。近几年,研究发现REV还是引起疫苗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生产实践中,愈来愈多的疾病呈现多种病原菌共同感染的态势。本课题组2010年从山东省某大型肉种鸡场的764枚死亡鸡胚中分离病原,发现禽波氏杆菌感染约占23.56%,与REV共感染的比例达到5%以上,与ALV共感染率为3%。免疫抑制性病毒与禽波氏杆菌的共感染,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对于禽波氏杆菌和REV都没有特效疫苗,致使这两种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防治。为此,本研究用SPF鸡胚和雏鸡作为试验对象,揭示了REV与禽波氏杆菌共感染在机体内的作用关系,为合理有效地防治多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禽波氏杆菌与REV共感染对SPF鸡胚的影响本试验用一定剂量的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 B.avium)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 REV)人工感染SPF鸡胚后,观察并记录鸡胚生长状态,统计鸡胚死亡率和孵化率。结果显示,同时感染REV与B.avium组的鸡胚死亡时间早于其它感染组,且胚体瘦小,有多处出血点。B.avium单独感染7日龄SPF鸡胚对鸡胚的致死率比REV单独感染高25.71%,而二者同时感染时鸡胚的孵化率只有27.85%,即使孵出的雏鸡也多为弱雏。先感染REV后感染B.avium组的鸡胚死亡时间及病理症状和单独感染B.avium组相差不大。因此,B.avium和REV共感染对SPF鸡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而先感染REV后感染B.avium对鸡胚的影响机制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究。第二部分REV免疫抑制压模型的建立禽波氏杆菌与病毒的多重感染,尤其是与免疫抑制病毒,在中国愈来愈严重。其并发症所引起的日益升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已得到广泛关注。REV是一种严重的免疫抑制病毒,为了评估禽波氏杆菌在免疫抑制状态下的致病规律,本试验首先建立了四种REV感染模型:1日龄雏鸡分别感染104TCID50和103TCID50REV;10日龄雏鸡分别感染104TCID50和103TCID50REV。实验结果显示低日龄感染高剂量的REV引起雏鸡的死亡率超过30%,而高日龄感染高、低剂量的REV引起的相关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总之,在比较体重、相关免疫器官指数、NDV抗体滴度和淋巴细胞比率后,我们选择低日龄低剂量感染作为免疫抑制模型。第三部分REV免疫抑制压下禽波氏杆菌的致病规律为了进一步探究禽波氏杆菌在选定的REV模型下的致病性,我们分别设立了REV单独感染组、禽波氏杆菌单独感染组、二者同时感染组和先感染REV,5天后再感染禽波氏杆菌组及对照组共五组。结果表明,与禽波氏杆菌单独感染组相比,二者同时感染组的血清B.avium抗体、IFN-γ含量及SIgA含量都有所下降。而先感染REV,5天后感染禽波氏杆菌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变化趋势与单独感染禽波氏杆菌的相似。总体上来说,REV加强了禽波氏杆菌的致病性,单独感染禽波氏杆菌不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除非与REV同时进行感染。然而,先感染REV后感染禽波氏杆菌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待更深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