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国是最讲养生之道的国家。养生,在先秦时已被我国人们广为重视,其热爱程度尤以楚地为盛。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较少在中华古代文化背景下去研究先秦养生思想,全面审视先秦楚地养生思想者更少。本文正是致力于这方面的一次初步尝试,对先秦楚地养生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从而使我们对先秦楚地养生思想有一个全面、科学、深刻的认识。在养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代,本课题研究对实现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现代转型,使之能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借鉴。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有三:其一,文献分析方法。查阅先秦养生文献及后人关于先秦养生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比较、分类,汇总先秦楚地的养生文献资料;其二,文献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归纳文献资料,然后得出先秦楚地的养生大家,养生文献,并进一步归纳出先秦楚地养生学发展的特点规律;其三,比较法。本论文分别两两比较了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影响和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对仲景养生思想的影响,并推古及今,提炼出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建议科学对待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果本课题通过对先秦楚地养生文献的研究发现:1.养生学的相关问题,强调了养生学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重点阐述了中医养生学的应用价值,在疾病预防领域方面具有降低医疗费用、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手段和指导全民健身的作用。2.系统总结了中医养生思想形成的历史渊薮。分六个阶段回顾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并在每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各时代涌现出来的代表性的养生大家和代表性著作以及养生观点,建构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形成的雏形,以帮助现代人能够熟悉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轨迹。3.从源头上宏观把握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形成的有关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史实,然后根据战国时期,楚地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分条缕析出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繁荣的主要成因。4.对楚地的养生名人及有关的养生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在先秦楚地就多有擅于养生的长寿之人,他们是我国古代养生理论的奠基者,如彭祖、老子、关尹、庚桑楚、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楚地隐士等。5.提炼总结了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的特点,主要是以“致虚守静”为基础,以“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博采众长”为手段。6.初步分析了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影响,说明先秦楚地养生思想是我国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石。7.初步分析了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对仲景养生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仲景养生学“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8.从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发。理论与思想的最终归结点应为现实服务,是我们发掘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先秦楚地的天人合一、清心寡欲和以静养神,以动养形的整体保健观以及顺应自然等养生思想都值得现代养生学借鉴,其思想分别对建立健康日常生活方式、预防心理亚健康、促进现代终身体育普及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有启示。结论1.先秦楚地养生思想是以楚国历史文化为母体的,必然受到楚国历史文化这一特殊发展经历和重要特征制约和影响,故从总体上看,先秦楚地养生思想呈现出道家养生思想为主,儒、墨等诸家养生思想为辅的一主多元多层次结构特征。以“致虚守静”为基础,以“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博采众长”为手段,融儒、道、杂等诸家养生思想精华于一身,有力地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为中医养生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2.先秦楚地“静以养神”、“动以养形”以及饮食养生等理论体系和学说,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本构架和发展脉络,而且成为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得以滋养、传承、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3.先秦楚地养生思想不仅能够增进个人身心健康,还能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