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作物重要病害如稻苗枯萎病、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层出镰刀菌在侵染作物的同时也会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如伏马菌素(fumonisins,FBs),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危及人畜健康。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真菌杀菌剂,可以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达到抑菌杀菌的目的。同时,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都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对应两到多个对映体。研究表明,对映体对靶标生物的活性、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和富集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关对映体对产毒性病原菌产真菌毒素的影响还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在测定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对映体对供试层出镰刀菌生物活性的基础上,研究对映体对层出镰刀菌产伏马菌素的影响,为全面评估杀菌剂风险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映体对供试层出镰刀菌菌株AF291057.1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6.72-91.07 mg/L之间,(-)-戊唑醇对供试菌的EC50在0.17-1.31 mg/L之间,(±)-戊唑醇对供试菌的EC50在0.32-8.03 mg/L之间,对映体活性大小与培养条件有关;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戊唑醇的活性高于(+)-戊唑醇,活性最大相差140.11倍。(2R,4R)-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0.50-4.43 mg/L之间,(2S,4S)-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8.71-74.23 mg/L之间,(2R,4S)-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0.93-7.98 mg/L之间,(2S,4R)-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1.61-17.29 mg/L之间,苯醚甲环唑外消旋体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1.99-4.96 mg/L之间;在相同培养条件下,(2R,4R)-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活性最高,(2S,4S)-苯醚甲环唑对供试菌株的活性最小,二者活性最大相差30.80倍。2.戊唑醇二个对映体对供试层出镰刀菌菌株AF291057.1产FB1影响差异显著。用EC50浓度处理,当水活度为0.99,温度分别为25℃、30℃、35℃时,(-)-戊唑醇处理后供试菌株产毒量分别是(+)-戊唑醇处理后的3.52、4.57、1.54倍;当水活度为0.97,温度为25℃、35℃时,(-)-戊唑醇处理后供试菌株产毒量分别是(+)-戊唑醇处理后的2.30、1.73倍;当水活度为0.95,温度为25℃、30℃时,(-)-戊唑醇处理后供试菌株产毒量分别是(+)-戊唑醇处理后的1.14、1.22倍;同样,用EC10、EC90浓度处理供试菌株后,相同培养条件下,(-)-戊唑醇处理后供试菌株产毒量分别不同程度的高于(+)-戊唑醇的处理。总的来说,菌株培养条件相同时,(-)-戊唑醇更利于菌株产生FB1。3.苯醚甲环唑四个对映体对供试层出镰刀菌菌株AF291057.1产FB1也有一定的差异影响。在水活度0.99、温度25℃、30℃和水活度0.97、温度25℃条件下,(2S,4S)-苯醚甲环唑EC50浓度处理后供试菌株的产毒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对映体EC50浓度的处理;而(2R,4R)-苯醚甲环唑EC50处理后的供试菌株的产毒量最大。其它各处理条件下,各对映体之间对供试菌株的产毒量影响差异不显著。4.采用RT-PCR测定了戊唑醇对映体对伏马菌素合成关键基因FUM1、FUM6和FUM19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EC50浓度处理后,FUM1、FUM6、FUM19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戊唑醇的处理,与供试菌株产FB1量基本一致。5.用EC50浓度的苯醚甲环唑对映体处理供试菌株后,FUM1、FUM6和FUM19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三个基因的表达规律不明显,且伏马菌素产量与FUMs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