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古至今,人们对正义的思考与追寻都不曾停歇。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对正义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早期曾经出现了以自然主义、理性及自由主义等为基础的正义观。这些正义观的出现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要素作用,这些正义思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批判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思想,站在人的本质立场上,对正义问题进行再考察,逐渐发展出了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们对正义的思考与追寻都不曾停歇。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对正义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早期曾经出现了以自然主义、理性及自由主义等为基础的正义观。这些正义观的出现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要素作用,这些正义思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批判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思想,站在人的本质立场上,对正义问题进行再考察,逐渐发展出了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思想。正义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由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等现状引发的正义问题也日益发人深省。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马克思正义观的指导,而要想准确理解马克思正义观,离不开对正义观的梳理与解读。马克思正义观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不正义和无产阶级追求社会正义的时代,理论渊源主要包含古希腊正义思想、德国古典哲学正义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正义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正义思想,经历了探寻正义的萌芽时期、反思正义的形成时期和批判正义的成熟时期,最终形成科学的马克思正义观。马克思正义观对当代发展有重要启示,其对当代资本主义仍有批判作用,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正义理论。马克思正义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法治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我国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他文献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担当,民族有未来、国家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青年工作,明确指出青年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因此,对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进行解读,有利于促进青年自觉担当时代责任,有利于更好地教育、服务
随着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等知识领域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交往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现代性”问题也引发了许多哲学家的思考,他们认为,虽然社会分工体系日益紧密,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交流却越来越疏离。然而,这些学者谈论的交往,有的是指精神交往,即日常的语言交往;有的是精神交往,使交往脱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交往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揭示了党的工作宗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精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体现,其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视角出发,对历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基层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正处在重构阶段,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必须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善治。本文在全面把握乡村治理现代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关于农业基础论、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国家治理思想和农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都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从唯物史观出发,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将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形式,为我们研究人、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我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叙事类课文,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语言典范性强,易于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认识与鉴赏能力,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叙事类课文在小学部编版教材中占比较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小学语文高段叙事类课文教学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质量不高,课堂问题设计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渗透在马克思主义整个发展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回溯早期“自然共同体”之缘起、在尖锐批判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和科学设想未来“真正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当前学术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以此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内容还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前提、发展历
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国各地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2021年“双减”措施的实施,国家将对学校工作机制开展重大调整,以促进全国中小学生减负和课后服务提质,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效果抱有了更多期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成为课后服务规范开展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依据2021年“双减”政策背景及2022年河南省Z市课后服务开展的现实背景,以教育公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出台有关中小学生安全的政策以及安全教育日的设定,将人们对未成年人安全的关注度推向高潮。安全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安全意识较弱导致小学生成为受到意外伤害的主体。农村地理环境复杂以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乡村小学中安全教育很难往前推进。小学阶段接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因此,探究在家校合作视域下乡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