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喉癌和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虽然临床检查、喉镜和活检病理检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但术前对喉癌的深层浸润尚无法准确估计。喉癌和下咽癌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仅影响肿瘤分级、分期和处理原则,而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触诊对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在4-42%和0-77%。高分辨力超声对喉癌和下咽癌的诊断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报道少见。我们希望应用超声显示喉、下咽部的肿块,并观察超声能否显示喉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通过37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喉、咽部肿块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评价超声对喉和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提出能反映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特点。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01年7月~2002年12月间耳鼻咽喉科喉/下咽癌手术病人37例,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范围34-79岁,平均年龄53岁。术前30例,喉癌25例(其中声门上型17例,声门型4例,跨声门型2例,声门下型2例),下咽癌5例(均为梨状窝型),术后7例,喉癌术后6例,下咽癌术后1例。 2、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仪器:美国产ATL-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 喉超声检查:采用喉部的标准切面扫查,即舌骨、甲状软骨、声带、室带、环状软骨水平的横断面,两侧喉旁纵切面,观察声带及其活动,声门上下有无肿物,其回声类型,是否侵犯周围结构。 颈部淋巴结超声:按六区分法扫查,发现淋巴结,按图示分区法记录其部位、大小(最大长径、最大短径人形态、内部回声/部(有无、居中、偏心、增宽等X分布、有无融合、坏死、包膜情况。每个淋巴结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采用加压和推动的方法,仔细观察淋巴结与血管之间有无相对移动,有,提示无粘连;无,提示有粘连。 病理检查:参照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会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1,术中将颈廓清术标本进行分区定位。术后将淋巴结按解剖部位固定于木板上定位,记录。撤离木板,淋巴结经固定。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 6pm,间隔 10张取一张贴片对E染色,镜检。 3、统计分析 (厂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淋巴结最大长径了X最大短径u)和图形指数(irs)的比较采用不配对t检验; 挖)淋巴结内部回声、髓质回声、包膜、有无液化不DE血流类型及血管是否受累在转移和未转移组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扫)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与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结 果 1 喉癌和下咽癌超声检查 本组显示喉癌和下咽癌共 25例,月块最小 0.82 X 0.67 XI.ocm,最大4.56 x3.15 xZ.49cm。 。二。 1.l 喉癌的超声诊断 喉癌25例,声像图上显示ZI例,显示率84%。 喉癌的回声类型:分两型:互型:局限肿块型,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共18例;2型:溃疡肿块型,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点状或斑状强回声,共7例。声带振动减少或消失18例。 1.2 下咽癌的超声诊断 下咽癌5例,声像图显示4例,梨状窝内见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向上累及声带2例。 1.3 喉癌和下咽癌的喉外侵犯 会厌前间隙和前联合侵犯:喉癌11例,前联合及会厌前间隙局部高回声消失。甲状软骨侵犯:6例喉癌J例下咽癌,伴有甲状软骨侵犯。声像图甲状软骨回声局部中断,软骨深浅面出现低回声肿块。 1.4 CDFI和 CDE: 6例肿块内显示点状和条状的彩色血流,其中3例测出动脉型血流频谱。 2、淋巴结超声检查 2.l 淋巴结大小、形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淋巴结大小和形状比较,二者的最大长径一.27 L 0.olonun和13.12 t 0.007nun)的差别不明显,而两组在最大短径(9.78。O.007一及5.68。O.005-)和图形指数(USI.69。o.05及 2.56土 0.11)上差另显著。 2.2 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和未转移组在淋巴结内部回声类型、髓质回声特点、包膜是否受累、液化有无、是否侵犯颈内静脉和CDE血流分布特点上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显著。·说明所有声像图特点均可以单独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 2.3 多因素tob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 ·3·均匀、无髓质或髓质位置偏心人DE显示杂乱分布血流及短径增加预示淋巴结有转移。而淋巴结回声均匀、髓质居中、具有规则的中央型血流预示无转移。 2.4 本组超声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1.3%,特异度85.l%,假阳性率 14.9%,假阴性率 8.7%,阳性预测值 89.5%,阴性预测值 87.5%。 结 论 1.高分辨力超声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