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在甲状腺癌术中将纳米染色颗粒注射于甲状腺组织内的淋巴示踪功能及其染色的甲状腺淋巴管和淋巴结,以实现甲状旁腺“负显影”,对比观察示踪功能对术中甲状旁腺识别的影响,进而探讨该技术对甲状旁腺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甲状腺癌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纳米染色颗粒组和对照组两组(该研究在http://www.chictr.org/cn/网站注册号为ChiCTR-TRC-13003404),排除病例4例,最终有效病例136例。其中纳米染色颗粒组68例,于术中在甲状腺组织中注射纳米染色颗粒0.1ml以负显影甲状旁腺。对照组68例未行纳米染色颗粒注射。观察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病理资料(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数目和转移情况、甲状旁腺误切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d、3d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对比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米染色颗粒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11.76%vs.29.41%, 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1.47%vs.11.76%, P<0.05)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94%vs.16.18%, 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中央区淋巴结个数、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甲状腺淋巴示踪技术可在形态学方面区分出不染色的甲状旁腺,即所谓负染色,提示术者注意保护甲状旁腺,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2)淋巴结染色与否与转移关系不大,甲状腺淋巴示踪的方法可用于显示淋巴引流,指示淋巴结清扫层面与范围,但尚不能作为术中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