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爆文学”是核武器带给人类深远影响的艺术投影,至今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七十年的风雨历练,鲜明的题材特征,独特的作家群体以及潜在的发展前景都注定了原爆文学会成长为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罹难“原爆”的国家,日本在对待战争和发展原子能等现实问题上,始终走在一条充满矛盾的路上。在核打击的背景下探寻人类生存与精神危机的原爆文学,由此变成了一块必须坚守的阵地。原爆文学的悲情色彩,同时具备着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的警示作用。日本作家在如何处理好核时代背景下有效利用核能资源、解决人类日益加剧的核能与生存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上所付诸的努力,为人类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本论文的主体由七部分构成:绪论,主要介绍原爆文学的缘起、内涵、外延以及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阐述了与先行研究的关联和区别,及论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及主要观点进行了说明。第一章:以原民喜和大田洋子为中心,探讨了原爆文学发轫之初的轨迹与特点。同时,对原爆文学的“拓荒者”们在创作初期遭遇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原爆文学创作与新批评意识。栗原贞子的原爆文学作品由最初的以“体验与记录”为主要特点,逐渐挖掘、发展出新的主题和视角。她开始反思原爆的历史成因,认识到:广岛的悲剧并非美国单方面加害的产物,而同样是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结果。栗原的进步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受制于日本文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章:原爆文学的经典之作。本章着重分析原爆文学代表人物井伏鳟二和大江健三郎的艺术成就。经过20年沉淀的岁月,《黑雨》以其对原爆现场细致入微的刻画、原爆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入木三分的揭示,而成为一部真实质朴的原爆受害者心声之作。该作品调子平和,打破了原爆文学和一般文学之间的壁垒。但在“平常心”之中,流淌着不平静,抒发了对战争摧毁百姓生活的愤慨和控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对原爆文学的探索,亦是其持续研究的一个存在。对大江作品中核意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核安全问题凸显的今天,发现和张扬大江文学在核时代的积极作用。第四章:主题的深化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随时代的发展,原爆文学大致发生了三种变化: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以美国的视角剖析原爆影响的作品,《审判》就是反映日美换位思考的作品之一;二、主题不断深化,并出现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如戏剧、日记体小说及科幻小说等;三、由被爆思考到核意识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原爆文学不再沉醉于悲情叙事,而是更加关注核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核时代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忧思。第五章:原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本章主要从原爆文学的现实意义、精神内涵及文学史价值三个层面解读原爆文学70年来的积极影响和存在价值,为今后的研究打下相对坚实的基础。终章:原爆文学的认知。这一章主要探讨作家与民众讨原爆文学的认知与日本文化的源流关系,在广义的文化背景之下梳理与廓清其局限性。通过解读原爆文学的诸种类型,揭露其批判的盲点,分析隐含其中的民族主义与受害者哲学以此揭示日本原爆文学的短长。为了使原爆文学研究的论题更加立体,笔者将部分先行研究成果以附录的形式附于文后:它们分别是《日本原爆文学大事年表》、《文化因素与战后日本的核政策》、《广岛考察纪实》,希望有助于呈现出原爆文学话题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