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车的司法认定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我国正式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文均简称“修正案(八)”),该修正案中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其中醉酒驾车被当作违法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对于醉酒驾车的人,不再选择吊销驾照、罚款又或者是行政拘留之类的处罚方式。“醉驾入刑”为对醉酒驾驶的法律惩处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且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彰显了我国严惩醉驾的法律精神。司法实践证明,“醉驾入刑”在打击犯罪,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取得一定得社会效果。同时,也应该看到有关醉酒驾车的理论争议和司法认定上的分歧一直不断,主要体现在醉酒驾车是否能否适用刑法第十三条但书条款、其主观罪过、客观方面如何认定、犯罪主体范围是否过窄,新形势下的“隔夜酒驾”“机动车”如何界定等。本文以我国“醉驾入刑”的背景为切入点,以我国法律法规及地方性规定、指导意见中关于醉酒驾驶的规定为基础,阐述了醉酒驾车行为的司法认定的依据,运用分析、比较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拟对醉酒驾车行为在司法认定上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借鉴域外同类犯罪的法律认定,从司法认定角度给出了针对性建议。本研究主要包括引言、正文以及最后结论。其中正文作为本论文主体,由下述四个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针对“醉驾入刑”背景、发展历史、效果进行论述,介绍了“醉驾入刑”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检索我国关于醉酒驾车的法律规定,地方性规定和指导意见,阐述了实践中醉酒驾驶司法认定遵循的基本范式;在充分肯定“醉驾入刑”所取得的社会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在司法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二部分是关于醉酒驾车行为司法认定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剖析了司法实践以及学术界当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其一是醉酒驾驶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二是醉酒驾驶的犯罪主体过于狭窄,共同犯罪理论延展性发挥不足;三是犯罪认定核心的“醉酒状态”的认定过于单一;四是《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适用在危险驾驶罪中被搁置,出罪及非刑罚化处置举步维艰;五是新形势下,电动两轮自行车及三轮以上的电驱动车(非电动汽车)被以“符合机动车鉴定标准”之名认定为犯罪构成中的要件要素中的“机动车”、“隔夜驾驶”行为是否入罪,各地同案不同判。第三部分醉酒驾驶行为的域外考察和借鉴。侧重考察域外国家和地区对于醉酒驾车行为的法律规制和司法实践,通过比较研究,以期合理借鉴其经验,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提供参考。第四部分完善醉酒驾车司法认定的具体建议。本文认为,一是醉酒驾车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同意主流学者的观点认为该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犯罪;二是对醉酒驾车的犯罪主体予以扩大解释,丰富醉酒驾驶共同犯罪的理论;三是逐步完善、明确“醉酒状态”的认定方式;四是在具体司法中,应当在严格入罪的同时合理构筑轻微醉驾案件的出罪机制、扩大不起诉适用、探索非监禁刑罚;五承认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张力,醉酒驾驶超标机动车等同类车辆和隔夜醉驾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
其他文献
民间借贷作为对正规金融的补充,长期且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能弥补人们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但若操作不当,也会造成金融秩序混乱、社会情况不稳的状况。从浙江省的统计年鉴报告上可以看出,民营经济能极大促进本省经济的提升,而民间借贷又对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温州市作为我国曾经民营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在民间借贷方面也是走在全国领先地位
化感作用指的是活体植物(供体植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其自身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导致其周围植物(受体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的现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在内的多种农作
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EVC)是针对视频应用的多样化和视频高清化趋势而提出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采用了许多新的编码技术,包括基于四叉树结构的块划分技术、更加不同的帧
旅游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交往中占据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共同构成旅游业运作机制,是旅游系统发展的齿轮,在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文化交流等方面显著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必然伴随旅游客流的形成,它是旅游动机的驱动结果,也是目的地的服务对象。旅游流与目的地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其流动携带的信息流、资金流等影响着目的地旅游发展和旅游者体验,二者的关系是目的地建设的参考依据,对
当今的世界已经全面步入了信息科技时代,图像信息领域也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在军事、航天、医药护理等方面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应用。随着近些年来Candes与Dono
图像描述是计算机自动理解图像内容后,用准确、连贯的一句话对图像内容进行描述的一项计算机视觉任务。近年来,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图像描述方法先利用编码模型充分挖掘图像的视觉特征,再使用解码模型生成语句,性能表现突出,已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方法。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注意力机制引入解码模型的设计中,从视觉或语义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用于提高图像描述的性能。然而,现有研究将视觉或语义注意力元素统一地对待,忽
本翻译实践报告原文源自英国学者Brain Doyle的专著《英语与英国性》(English and Englishness)第二、三章。相比普通文本,学术著作的专业性更强,主要为某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可为从事同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故在翻译学术著作时既须完整准确地表述出原文内容,又须考虑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基于此文本的翻译目的,本次翻译实践采用了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目的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应用于数字电视领域的流媒体技术也不断提升。人们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使得数字电视移动化成为电视终端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数字电视移动化
棉花中的水溶性总糖(棉糖)含量对棉花质量和纺纱工艺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的色度仪测定法(色度数字比色法和定量法)是在比色法(SN/T0311.2—2010)和定量法(GB/T 16258—2018)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的棉糖比色以及多个色度参数与D-果糖标准溶液浓度的对应关系,并探讨这种检测棉花含糖量的色度数字比色法和定量法的可行性、稳定性与准确性。首先,通过色度仪
内部控制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是一个单位能够维持正常和有效运行的重要环境。现今已经被企业单位广泛运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组织目标而对企业各类活动进行的组织、制约以及考核